•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云南腾冲和顺镇街巷老宅见证侨乡走夷方的历史

2015年02月10日 09: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号里头”民居客栈大门。(王俊岭 摄)
 “号里头”民居客栈大门。(王俊岭 摄)

  漫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侨乡,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易景”,每一栋民居里都藏着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和说不尽的“走夷方”故事。在一户刘姓华侨家的客厅角落里,一幅老一代“走夷方”人留给后辈的《一点秘诀》颇值得玩味:“微笑露一点,做事多一点。行动快一点,度量大一点。脑筋活一点,嘴巴甜一点。效率高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动作轻一点。”可谓金玉良言。

  可见,想读完和顺侨乡这本厚重的书,既不能凭一日之功,更不能靠一面之缘。对华侨民居感兴趣的人们要想探个究竟,在华侨自家的民居客栈中住上一段时间无疑成了最佳选择。

  在弯楼子斜对过不深的巷子里,有一家名为“号里头”的华侨客栈。门前晾晒的被褥,墙上悬挂的腊肉,摆在一旁的菜篮,难免让迈进“号里头”大门的人误认为闯入一户正常生活的古镇人家。只有在听到主人热情的招呼时,你或许才意识到院门前斗大的“家”字原来可以兼具“华侨之家”与“访客之家”双重含义。

  2月初,记者在这里小住3天,感觉不同寻常。进入这座木结构的建筑宅院内,两排马灯分别悬于客厅前后的屋檐下。出身华侨世家的本宅主人李继东告诉记者,这些马灯都是百年前先人们“走夷方”时使用过的,而自家的这座老宅更有170年的历史。

  穿过客厅,正厅同许多华侨民居一样,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及先辈们的画像及简介。两侧及后院厢房则是古朴舒适的木屋客房。入夜后,客房灯光从桂花树叶缝隙中钻出来,劝说着置身此境的人忘记日历。住在这里几天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即使晚上不锁房门,也不用担心丢失东西或有人闯入。

  “在清末海禁时期,陆路通商反而更为便捷,腾冲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陆上的‘旱码头’,100多年前的‘小深圳’,成为传统汉文化、西洋文化及东南亚文化的交汇点。”李继东这样描述着腾冲侨乡,“在这里,无论住在公寓还是民居,每一个华侨家庭都供奉着祖先牌位,兄弟们也不允许因分家损坏或变卖祖宅,住在祖宅的家庭成员有义务维护好宅子的风貌。”

  据了解,近年来腾冲旅游业持续发展,为当地华侨老宅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古镇也“活”得更加滋润。仅“号里头”一家客栈,就曾经吸引过敬一丹、张泉灵、都梁、白描等多位文化名人前来“住店”。

  1813年美国的老式挂钟,东印度公司的独角兽图案铁窗花,英国的黄色缝纫机……倒映着和顺侨乡文化印记的国际维度。在另一座华侨民居客栈“花大门”,主人刘静女士热情地接待宾客。刘女士身着红毛衣,精神干练,外人很难想到她已近70岁了。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祖母的上一辈就开始“走夷方”,每代都有很多人侨居国外。

  “当年,解放军曾在这里住过3年,他们把宅子粉刷过。后来,宅子虽几经翻修,但至今我们仍留着一颗解放军涂在墙上的五角星,以铭记这段历史。”刘女士说,现在,每年春节,一家人都要和客人们一起按当地习俗过上一个“侨式春节”,这既是对侨乡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是华侨世家后辈们必修的一堂历史文化课。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