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侨联2014年共组织7场“亲情中华”慰侨演出

■编者按 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侨联在南宁举行第九届三次全委会,会上表示,2015年广西侨联将继续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开展“亲情中华”慰问演出活动,促进海外侨社团、海外侨胞的团结合作,凝聚海外侨胞力量,增进海内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此,本文对广西侨联2014年组织的7场“亲情中华”慰问演出活动做一盘点。
“亲情中华”,海内海外同温暖;欢聚侨乡,新侨老侨一家亲。为纪念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海外侨社团、海外侨胞的团结合作,凝聚海内海外侨胞力量,共建和谐侨界,2014年,广西侨联在中国侨联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次将“亲情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引入海外华文学校,并在广西侨乡及有关东盟国家组织了7场“亲情中华”慰问演出。
星光闪耀侨乡 艺术点亮侨心
由中国侨联、广西侨联共同策划组织的“亲情中华”艺术团马年新春伊始就走进广西侨乡,分别在北海市和玉林容县举行了两场慰问演出。据悉,此次“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问演出活动,是中国侨联联合广西侨联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一次集体拜年,同时也是活跃和推动侨界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的创新模式。这是广西侨联配合中国侨联在全国率先将“亲情中华”慰问活动引入重点侨乡,北海是全国第一站。
这是由京、桂两地文艺家组成的慰问演出,可谓阵容强大、群星荟萃。演出团成员有来自北京的东方歌舞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牟炫甫、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田毅、曲丹等,广西“变脸王子”卫东、二胡演奏家刘晓静、杂技魔术表演家李艳等也加入了演出阵容。一路上,以“进侨乡、送温暖”为主题,技艺精湛、浑身“功夫”的艺术家们给广西侨乡带来了亲情与温暖。每场演出,歌舞、小品、川剧变脸、杂技表演和器乐演奏等轮番登场,星光闪耀侨乡,艺术点亮侨心。
在容县,马来西亚归侨李汉荣诗兴大发,他用晚会的节目名称即兴赋诗一首,并上台朗诵。诗曰:“《盛世欢歌》绣水滨,《一杯美酒》感隆恩。侨乡有幸观《变脸》,《赛马》无非欲《相亲》。《空竹》传声我爱你,《顶花球》技巧兼新。侨联《春暖花开》早,《猎猎红旗》中国魂。”满怀感动和温暖的感咏诗博得全场喝彩。
“是一种鼓舞,也是一场盛宴”
为庆祝中马建交40周年,由中国侨联、广西侨联联合主办,马来西亚雪隆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承办的“亲情中华·马来西亚华校行”文化交流巡回义演2014年11月在大马举行。“亲情中华”艺术团一行分别在吉隆坡崇文华小、吉隆坡八打灵再也培才华小、吉隆坡怡保路珍珠坊和槟城华人大会堂进行了4场义演,受到了马来西亚广西总会全体侨领以及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侨胞热爱家乡,桑梓情深,扶贫助学,为促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马两国经贸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马来西亚各华文学校的创办发展,为密切中马两国关系的友好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侨联、广西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此行阵容强大,节目有民族歌舞、杂技、魔术、川剧变脸和民族器乐等。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演出,好似一场场“海外春晚”,给沿途华人华侨带来了丝丝乡音、浓浓乡情。4场演出共筹集善款达2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支持马来西亚当地的华文学校。
祖籍广西北流的著名华人、丹斯里拿督曾永森告诉记者,马来西亚华人拥有“三件宝”——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纸,其中,全马共有1291间华文学校。“亲情中华”艺术团此行的巡回义演,既是一次难得的中马文化交流,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更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的华文教育。
在(马来西亚)槟城,著名马来西亚侨领、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堂盛赞:“演出太精彩了!这对于我们槟州华人华侨来说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场文化盛宴!”马来西亚雪隆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吴治平一路陪同艺术团一行,他乐呵呵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川剧《变脸》和杂技是真功夫!姑娘小伙子演出真棒!”
“有一种使命,叫义不容辞”
为表达对我(广西壮族自治)区归侨侨眷的牵挂和美好祝愿,由中国侨联、广西侨联联合主办的“亲情中华·欢聚侨乡”慰问演出,2014年10月走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帽山广场”。
自治区侨联主席韦干说,中国侨联、广西侨联策划组织这场慰问演出活动的目的,是推进侨乡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丰富广大归侨侨眷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晚,“亲情中华·欢聚侨乡”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据悉,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慰问演出从2008年开始,6年间先后组织了115个“亲情中华”艺术团,赴世界各地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80场演出。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侨胞和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不仅送去了艺术家们对侨胞的诚挚祝福,也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魅力。
“华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见到他们倍感亲切。为他们演出,有一种使命感,觉得义不容辞!”全程参与了7场义演的“变脸王子”卫东、二胡演奏家刘晓静这样表示。(林涌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