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州“拗九节”熬拗九粥 熬出一锅浓情孝道(图)

2015年03月03日 10:16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正月廿九那天,台江区鳌峰街道亚峰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老人送上拗九粥。(资料图片)
    正月廿九那天,台江区鳌峰街道亚峰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老人送上拗九粥。(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每年的正月廿九,是(福建省)福州特有的“拗九节”。这一天,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以求老人长寿平安。这一天,从家中到街上,到处都氤氲着粥的甜香,传递着浓得化不开的孝道亲情。

  从2005年开始,因为一碗粥而诞生的“拗九节”在福州已经举办了十年,从一家一户的儿女感恩之行,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敬老“孝顺节”。福州,熬出了一锅文明的“幸福粥”。

  一碗粥的温情

  红枣、桂圆、莲子、花生、荸荠,加入浸泡好的糯米,上锅熬煮,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红糖,轻轻搅拌,这样,一碗拗九粥便煮成了。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九,这样的拗九粥将出现在成千上万的福州人家中的餐桌上,传递着孝道温情。

  这一碗粥,对福州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因此在正月廿九这天清早,家家户户煮一碗“拗九粥”,用来孝敬父母或馈赠亲友,以祈求平安。

  在方炳桂的家中,我们见到了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初的黑白老照片,照片是一位头上插着三把簪的福州妇女,提着一只漆盒匆匆赶路的身影。“这是一个出嫁的女儿回家给父母送拗九粥。”方炳桂拿出家中与照片类似的漆盒,对比着说,“可见,一百多年前,我们福州人就开始过‘拗九节’孝敬父母了。”

  方炳桂说,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这张老照片,心中立刻涌起对父母的思念,只不过父母早逝,“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他遗憾不已。而当时,拗九粥在社会上已经不太流行,有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拗九粥。他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唤起整个社会对孝亲敬老的重视。

  想到就开始做,方炳桂立即给福州市委文明办写了一封信,并附上那张老照片,建议把一家一户的孝行放大到全社会,形成一个政府牵头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孝顺节”。

  方老的信很快得到了回应,福州市相关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2005年,福州市委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发出倡议,举办第一届“拗九节”。这一办就是十年,一年比一年热闹。如今,一到“拗九节”,整个福州城因为一碗粥变得温情脉脉,“满城尽送拗九粥”成为榕城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节日,也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孝顺节”。

  一座城的行动

  “自古以来,我们的孝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孝的主题从来没变,但是方式在与时俱进。”福州市社科联主席林山说,“‘拗九节’的最大意义,就是把一家一户儿女的感恩行为,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为。”

  十年“拗九节”活动,从一日的热闹延长到七天活动不断的孝老爱亲周;从送一碗拗九粥发展到陪老人读报聊天、送上文艺演出、评选“孝老之星”等。传统“拗九节”成了市民喜闻乐见的节庆品牌,成为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

  在(福州市)仓山城门(镇)的胪雷村,“拗九节”这天,村里的祠堂都会摆起近两百桌“千叟宴”宴请全村老人,村里还给每位老人发100元的节日红包和寿面,场面壮观。老人们一边悠闲聊天,一边吃着拗九粥等美食;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

  在(福州市)晋安区象园街道,正月廿九那天,连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送上门的除了拗九粥,还有一份免费体检卡;在台江玉树社区,福州十五中的孩子们除了给老人们送粥,还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福州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培育,如今,各种敬老孝老活动与志愿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助老延伸服务等紧密结合,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全民参与、自觉参与,真正成为一座城的温暖行动。

  “煮粥送粥只是一种形式,从形式到本质,以行立本,做敬老爱亲、心有大爱的好人,才是过‘拗九节’的真正目的。”方炳桂说。

  一个节的效应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每到拗九节,这首《掼粥掼到厝门口》总是各大活动现场的背景音乐,福州方言的演唱方式很接地气,引起不少人共鸣。

  歌词的作者是福州金牌喜娘林苏,她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写的歌词,得到福州本土音乐人赖董芳的青睐。这首歌被谱曲演唱之后,很快在福州流传开来。

  “歌曲流行的背后,其实反映当下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林山这样解读。事实上,近年来,传统文化节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分量也逐渐重了起来,清明、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渐渐回归。“运作传统节日来熏陶市民、涵育文明,是福州市近年来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创新之举。”福州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后,也能为当下年轻人所接受,并带动他们积极参与。

  “拗九节”之后,福州市有关部门又在2006年发起七月初七“邻里节”。在这一天,“有福之州,以邻为亲”成为邻里节的主旋律,一系列的活动,也增进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前我们小时候过七月七,都要分蚕豆给同学,讲究友爱。现在楼上楼下住的是谁都不知道。”方炳桂感慨地说,“‘邻里节’把邻居间的隔膜消除了,远亲不如近邻啊。”

  2014年,福州又发起“邻里守望,情暖榕城”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城乡居民自发组建百余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小分队”,把邻里和敬老结合起来,进行结对帮扶和楼门互助,让老人感受到邻里乡亲的温暖。(陈文波)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