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丰州办元宵大点灯活动 200侨胞直呼过瘾(图)

昨日(3日),(福建省南安市)丰州桃源村元宵大点灯活动正式开始,千年古街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攻炮城”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让到场近200名华人、侨胞直呼过瘾。
各种活动轮番上演 乐坏上千围观群众
昨日(3日)12时,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攻炮城”闹元宵活动在华源小学正式拉开帷幕。
大家首先拿出两根长竹竿捆在一起,一头绑在树上,一头绑上一个用纸和细竹做的方形花灯——“城堡”,里面提前放入炮仗,故曰“炮城”,外围用彩纸糊着,象征古代城垣。
一切准备就绪,约4层楼高的“炮城”高高悬挂着,等待攻城“炮手”进攻。操场上排队等候的“炮手”个个摩拳擦掌。
游戏开始了!“炮手”们站在几米外的安全区将各自手中鞭炮点燃,然后用力扔向“城堡”。
“噼里啪啦……”“炮手”们个个乐此不疲地扔着,欲引燃竹竿上的“城堡”;而一层层围观的群众则在一旁呐喊助威……
“只要有人幸运地将鞭炮投进‘城门’,引发‘炮城’大爆炸,就中彩头。”桃源村元宵“攻炮城”活动负责人傅澄海说。
10分钟后,桃源村村民傅子芳“攻炮”成功,霎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第一个“炮城”被成功拿下。“希望年头好彩头能为家里和全村人带来好运。”今年40岁的傅子芳18岁时就参加“攻炮城”活动,至今已参加10余次了。
“看着年轻人在‘攻炮’,就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很怀念啊。”桃源村老人协会会长傅炳煌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一辈重视参与,将传承千年的‘攻炮城’一代代传下去。”
这边“攻炮城”刚结束,那边传承千年的武术表演“桃源蛇脱壳阵”又开始了。只见,村民拿出十八种武器,组成两路纵队,逆向推进,并依顺序不断交换对手,一个个过招、一节节进行,像蛇脱壳一样,环环相扣。
气球、排球、猜灯谜等各种活动也轮番上演,乐坏上千围观群众,争先拍照留念。来自湖南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个,一家人来南安工作两年多了,听说桃源村灯会热闹非凡,特地带儿子过来看,“用最近的时尚说法,是超级duang,everyone is very duang,比过年还热闹啊!”陈女士开心地说。
元宵大点灯 唤起在外乡亲浓浓乡情
“家乡的年就是‘闹热’,很过瘾啊。”新西兰籍华人傅仰温说,这是他首次参加桃源村元宵点灯活动,首次看到“攻炮城”“蛇脱壳阵”传统民俗,感觉很新奇。
55年前,傅仰温在越南出生,20岁时随家人移居新西兰,并没回国过,心里对南安祖籍地并无实际概念。
“去年,我第一次回南安寻根谒祖,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动。”傅仰温说,此后,他便和乡亲保持联系。当堂叔告诉他今年村里元宵要大点灯,他就早早地带儿子从新西兰赶回来。“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终于能带孩子一起回来了。”
傅仰温的儿子傅承汉说,10多天来,他和父亲把南安、泉州的特色景区走了遍,感受到和新西兰截然不同的家乡文化,“家乡人很多、很热情,过年很热闹;在新西兰过年就不一样了,很冷清,大家就吃个饭、唱个歌”。
“故土难离,年纪大了,越是有落叶归根的感情。”年近七旬的傅国泰24岁就离开南安到香港。近几年,他每年都会回几次家乡,“每次回来都感到家乡有新变化,村里道路宽了、干净了,树木也绿了。”
傅国泰说,他有两个弟弟在印尼,从没参加过村里的元宵大点灯,“这次我特意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回家来看看,晚上他们就会到”。
“元宵点灯就是一个平台,把海内外傅氏乡亲聚集在一起。”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傅瑞典说,每年元宵节,很多远在海外的乡亲都会专程回来,每次都有百余人,大家一起交流,积极为家乡公益事业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