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安泰河:红纱笼灯过斜桥 见证繁华传说依旧


一条安泰河,穿过福州主城区,经过晋安河、光明港,融进闽江,然后汇入大海。
还是这条河,从宋代穿越到现在,在历史的时光里,静静流淌着。
以前的人来福州,多是走水路,因为福州城内的河特别多,所以人们乘船可以想到哪里,到哪里。也许当时城市商贸中心位于安泰河边上,人们进城就少不了要经过安泰河。
曾经繁华 名人辈出
宋代著名文学家、福州知州曾巩有《夜过利涉门》诗:“红纱笼灯过斜桥,复观晕飞插斗杓。人在画楼犹未睡,满堤明月五更潮。”可见安泰河一带在当时是何等的繁华。
与安泰河相伴的一个地方叫朱紫坊,自有记载以来,这里一直是达官巨商大儒居住的地方。朱紫盈门的朱家四兄弟,宋代参政知事陈韡,明代首辅叶向高,近代纺织工业的先驱龚易图,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方伯谦,民国将领陈兆锵,抗日英雄张日章、陈琛,著名爱国主义人士何公敢等,都生活在安泰河边上。 试想,这些人无论居家生活,还是出门远行都离不开眼前的这条河。有人甚至肯定,朱紫坊这一大片的豪门深院都是因为有了安泰河才得以兴建。记者在这里看到的石条立柱都非一般尺寸,当时的道路不太可能运送这些巨大的建材,唯有依靠安泰河运输才有可能,因此才有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诗句,表现了当时安泰河沿岸的繁华风光。
民间故事 不老传说
福州有座安泰楼,它一面临街一面临河,所临的河就是安泰河,故取名叫安泰楼,安泰楼其实就是当时吃饭、休闲、娱乐的地方。那时的福州人把能到安泰楼消费当作时髦而追捧。来到这里的多是文人雅士,或富商大贾,人们可以从楼上欣赏到安泰河景色,河水潺潺,树木成荫,沿河小道上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
除此之外,安泰河还流传出很多美丽的故事,闽剧《荔枝换绛桃》讲的是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安泰桥畔的利涉坊与桂枝里附近,住有一书生,名艾敬郎,隔河对岸的绣楼中有一妙龄女子,名冷霜蝉,两人长期隔河相对,日久生情。一天,艾敬郎凝视对岸荔枝树,欲想画荔枝。冷霜蝉以为艾敬郎口渴,摘了数颗荔枝投过楼。艾敬郎接过荔枝,遂将绛桃掷过楼,以示回敬。此后两人每日抛来投去,感情日深。
有人说,福州歌曲《一粒橄榄》的场景也是在安泰河上,一位书生在安泰楼上看到对岸一位小姐而萌生爱意,忍不住摘下临窗的橄榄扔向对岸。并唱道“一粒橄榄扔过溪???悦嬉烂每次乙??6?i祥?庸????悦嬉烂檬桥??????/p>
“秦淮”风韵 历史长河
福州城内有河42条,河道总长大约99.3公里,水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以上,积水面积达159.77平方公里,而安泰河在此其中,最为妖娆美丽,它既有“秦淮”风韵,还貌似“苏杭水乡”,更有“东方威尼斯”情调。但从上世纪60年代起,福州的河道越发变得晦暗,各种污水都汇集在河中,人们谈河色变,河流成为了这座城市一块心病,整治福州河流也成为了人们最大的愿望。
从2000年起,福州陆续对内河进行浩大的整治工程,到现已见成效,如今的安泰河又有了美丽的模样,清清河水中,水草摇曳、锦鲤聚集,沿岸亭台楼阁,挺秀的花木把安泰河装点得美丽多姿,尤其到了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得迷人……
福州的安泰河不过是一条河,但它是一条历史长河,它不仅养育了福州人,更是养育了福州文化。
其实,这些才是一座城市历史,一座城市的财富。(林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