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东借华侨基因聚力 “崖门海战”提升品牌(图)

2015年03月24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麦田中的皇陵,让寻根的赵姓后人感慨万千。 (《南方日报》/杨兴乐 摄)
麦田中的皇陵,让寻根的赵姓后人感慨万千。 (《南方日报》/杨兴乐 摄)
中国侨网新会崖门海战景区内举行国母诞祭祀活动。  (《南方日报》/杨兴乐 摄)
新会崖门海战景区内举行国母诞祭祀活动。 (《南方日报》/杨兴乐 摄)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世界各地赵氏后人掀起寻根祭祖的热潮。松涛阵阵,石像无语。当新会赵姓后人伫立先祖皇陵前,会激起怎样的一种情怀?寻根文化加上华侨文化,新会崖门海战文化品牌会否注入新的内涵?

  ◆巩义祭祖

  寻根热搭起文化平台

  3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的永昭陵前庄严肃穆,来自海内外34个代表团约6000名赵氏宗亲在此隆重举行第六届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暨拜祭北宋皇陵大会,来自南粤的近百名赵氏宗亲全程参加了祭祖寻根活动,其中,来自江门新会的就有十余名代表。

  总会主席赵明告诉本报记者,赵姓人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有识之士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居加拿大的赵文强是新会人,此次带着妻女来到巩义寻根,随族人参观了赵氏发迹地——“犀牛望月”。近年来,各地赵氏族人民间访问交流逐渐增多,赵文强在论坛上表示,“河南巩义是北宋辉煌的见证地,而广东新会是南宋灭亡地,两者关系密切,豫粤两地都散居着众多的皇族后裔,两地可以充分利用北宋皇陵文化和新会崖门海战文化,举办赵氏宗亲拜祖垦亲大会和寻根民间活动等。”

  据悉,目前广东赵氏约有50万人口,连年来巩义已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赵氏宗亲前来巩义宋陵拜祖恳亲、寻根等,对于宋元战场遗址所在地新会来说,能否通过官方民间共同搭建平台,把各地赵氏宗亲也引导到广东新会寻访南宋遗风?多位参与祭祖的赵氏宗亲表示,两地发展寻根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崖门海战

  自发祭祀规模不小

  在巩义,北宋9位皇帝有7位葬于此,加上赵匡胤父亲的陵墓,统称为“七帝八陵”,是全国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家陵园之一。而在新会,最出名的古迹应是银洲湖东翼的崖门古战场,距离这个宋元崖门海战遗址9公里之外的霞路乡是有名的皇族村,由太宗匡义十四世孙赵宗逞在明朝洪武年间创立,与此同时,兄弟赵宗远又在几十公里外的台山斗山镇浮石建村,在每年古战场遗址举行的祭祀仪式上,经常可以看到国家级非遗——浮石飘色的身影。这两地,已经成为宋朝赵氏家族后人瞻仰凭吊必到之处,其人文含义甚至与河南巩义的宋陵比肩。

  此次赴巩义祭祖,就有多位霞路村人。70多岁的赵文骋,一直负责编撰当地赵氏宗族的文史资料,其儿子赵学东则是古井镇的文联主席,父子同行,从南宋灭亡地,奔赴巩义感受北宋曾经的辉煌。

  两相对比,新会的古战场的悲壮与北宋帝陵曾经的辉煌各有千秋,来到巩义后的饮食不适,则让新会霞路人更加怀念出发巩义前,大快朵颐的那只烧鹅。实际上,霞路现在出名,不只是因为赵氏宗族脉络的神秘,更多是因为“古井烧鹅”,相传由御膳房里的烧烤师傅传授的技巧,成全了皇族村人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一门手艺,并随着移民潮闻名遐迩好几个世纪。直到今天,无论是旅行团还是自驾游者,都会慕名专程前来霞路乡的烧鹅店撮一顿,然后走进皇族村,去细看祠堂里供奉着的赵宋王朝诸位皇帝的神位和画像。

  事实上,每年这个时候新会都有民间自发的祭崖门海战英烈的活动,来自珠江三角洲和澳门等地众多的南宋趙氏宗亲,扬、文、陆、张、苏等忠臣义士后裔,齐聚崖门宋元古战场国母殿和古炮台,隆重举行忠义诞等一系列活动。

  ◆寻根文化

  借壳聚力,有机结合华侨文化

  回乡拜祖,修缮家谱,同姓见面格外亲切,来自各地的赵姓宗亲从不熟悉到成为朋友,这种交流是寻根带来的文化现象,新会如何才能发掘好宋元崖门海战文化呢?

  “大家都知道是很好的资源”,新会学者、文史研究专家林福杰说,不是没有好点子,好多年前厉以宁来”江门论坛”就提出盘活“皇裔村”,“主要问题是没措施,形成不了合力,景区有自己经营的考虑,镇政府未有将此提高到发展战略地位来放胆抓,乡村中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本来,“皇裔村”“五福里华侨村”可以统一 规划纳入古战场的旅游项目,“但目前还是散点,又涉及两个镇,两个以上的赵族,需要有人去拧在一起打造。”

  一方面,赵族中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另一方面,林福杰则建议,“如果捆绑华侨文化的话,可以得到政府公开支持。”那么,宗族寻根如何与华侨文化有机结合?

  “可以打造华侨文化为外壳,利用氏族聚力,名正言顺。”林福杰说,皇裔村同样是著名华侨村,“赵氏文化,江门(新会)的赵氏文化特色,明显带侨字色彩,这里的赵氏皇裔村华侨名人多,优势突出,与北方形成不同分工。”

  林福杰认为,由于局限性,新会的赵姓寻根文化需要以华侨文化来包装,为主导。“还是华侨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特色的区域,但‘暗藏’氏族文化,否则缺少内在动力。”(杨兴乐 赵善积)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