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江门五邑历史》初稿编完 侨乡风土人情进课堂

2015年05月12日 14:33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家乡名人的趣闻逸事,昔日华侨出洋谋生的艰辛,今日侨乡的风土人情……不久以后,我(广东省江门)市初一学生将有望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回顾家乡历史,体会侨乡独特文化。近日,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江门侨乡第二本乡土教材———《江门五邑历史》的初稿已经基本编写完成,未来将进入全市初一年级的课堂。

  课程内容无需考试

  作为2012年江门市政协“一号提案”,2013年我市开始编写《江门五邑历史》,准备作为初中生的第二本乡土教材使用。该书的编写工作还列入了市政府2015年工作清单中。

  目前,《江门五邑历史》的初稿已经基本编写完成,计划6月送广东省教育厅审定。未来该教材将进入全市初一年级的课堂,但学习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

  据介绍,《江门五邑历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江门的起源、历史沿革;近现代五邑华侨故事,华侨与辛亥革命,华侨参与抗战历史;江门的历史名人,如梁启超、陈少白等;江门风土人情,包括各地习俗、特色风光等。

  《江门五邑历史》将于6月份送往广东省教育厅审定,并根据省反馈的意见修改后,作为全市初一年级的授课内容,供学生们阅读和学习。

  据介绍,《江门五邑历史》的编写,突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在课文中间穿插了“做一做”、“想一想”等,希望同学们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课文后面还有“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大家的兴趣、知识,开阔眼界

  我市曾出过地方教材

  (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育庭告诉记者,目前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有三类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同时,国家允许地方根据当地特色编写地方教材,地方教材要经省教育厅审定才能进入课堂。

  据悉,我市曾编写过一本乡土教材《江门地理》,供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使用,“里面有不少本地作者的作品,很多作者都乐意自己的作品被选进教材。”陈育庭说,2007年、2008年两年间全市初二学生使用过,使用人数达12万,反响良好。但后来因教材需要政府免费提供而停发。

  此外,开平、恩平等地也曾有过自己的乡土教材,如开平全市使用《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乡土教材,恩平全市使用《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案》乡土教材,效果均不错。

  建议重印《江门地理》

  陈育庭认为,乡土教材进课堂很有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地方乡土教材,将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科学的人、地观念(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性政策法规的教育等。他希望在印发《江门五邑历史》之后,还能够得到政府资金支持,重印已停发的《江门地理》(乡土教材)。

  链接 我市校本课程丰富多彩

  我市不少学校根据本地文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蓬江区农林小学的《走进我们的家园》、江海区银泉小学的《艺术快乐园》、外海中心小学的《与绿色一起成长》、新会一中的《梁启超诗词研究》、新会华侨中学的《五十年的足迹》和《新会华侨华人史话》、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的《走近梁启超》、新会葵城中学的《陈白沙选读》、鹤山市雅瑶中学的《自学案》、台山华侨中学的《台山华侨》、恩平一中的《生物新课标地方补充课程专题》等校本课程,且使用效果都不错。(娄丹)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