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江门统筹资源健全平台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广东省)江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6月12日召开,对(江门)市政府关于江门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针对江门市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荣楷在会上鼓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医疗机构大胆改革创新,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股东风,以超常规的理念、思路、干劲、办法去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坚持走出一条健康永续、具有侨乡特色的医疗卫生之路。
现状▶▷
医疗领域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不够
毛荣楷提出,近年来江门市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周边兄弟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完善卫生规划布局,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毛荣楷强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股东风,以超常规的理念、思路、干劲、办法去推进工作、打开局面。“要正视问题、直面困难,将过去很多想做的、没有做的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以及想推动但一直推不动的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用改革的思路、办法去推进,做到有依据、有动力、有抓手。”
毛荣楷表示,江门市卫生事业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解决就需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医疗机构要紧密结合江门市的实际,只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医疗卫生改革大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的,都可以大胆改革创新,坚持走出一条健康永续、具有侨乡特色的医疗卫生之路。针对江门医疗卫生的发展现状,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会上言辞犀利地指出,江门医疗卫生事业有发展、有困难,更有问题,归根到底是在解决医卫事业问题上,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不够。
围绕人大代表关注的医保基金结算问题,邓伟根提出,“结算要解决我们当前什么问题?还是需要探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探索江门模式。”他表示,医疗卫生工作涉及面很广,政策性很强,但政策不是定下之后就一成不变的,需要调整、监管、完善,也需要长期跟踪。
面对医疗资源东强西弱的局面,他表示,要通过统筹来解决,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和这么多年积累下的资源,把三区四市以及县、镇、村薄弱环节等都纳入统筹之中考虑。此外,社会资本办医也完全可以在政策引导层面加大力度。
病床使用率高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
据悉,近年来江门市政府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契机,加大力度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294.04万人次,出院人次达66.26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84.98%,高于全省81.4%的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716个,全市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8455张,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09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9张。
目前,江门加快镇村卫生机构改造建设步伐,实现了一镇一院的目标,已建农村卫生站的行政村达7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个,已基本形成3万—10万人或每个街道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格局,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但江门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全市4所三甲医院,3所在蓬江,开放床位数占全市46.7%,医技人员占全市42.9%。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市乡镇卫生院空编率为36%,有的卫生院竟高达63%。
建议▶▷
强统筹调政策建平台固基础
据介绍,为了听取和审议好市政府关于江门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江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谭健文在会上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初审意见,给出了“强统筹、调政策、建平台、固基础”的建议。
初审意见提出,在统筹上,应该科学谋划编制好江门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着力提高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和调控效力问题,积极推动东部“三区一市”卫生资源区域融合和台开恩三市医疗资源区域协同发展;在政策上,应该积极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鼓励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加快厘清江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中的非营利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情况,在土地、房屋建设、财税、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购买服务、设备配置、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扶持政策;在平台建设上,目前江门市医疗大数据应用较为薄弱,要统筹制定信息平台建设整体规划,着力解决资源分散、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岛的现状,建立上下联通、横向互动、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医疗卫生的协同共享能力和服务效率;在扶持基层发展上,政府要全面摸清江门市基层医疗状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基层医疗改造提升计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长效稳定、多渠道的补偿机制,用2—3年时间全面提升江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陶然、邢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