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泉州侨乡创新普法 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

2015年07月27日 09:01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在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外国友人可在此调解纠纷,咨询法律法规,办理住宿登记。(陈起拓
    在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外国友人可在此调解纠纷,咨询法律法规,办理住宿登记。(陈起拓 摄)
市民在泉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陈起拓 摄)

  “守律乾坤聚,有法天下和。”当全社会都把法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法治社会自然形成。今年是“六五”普法总结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之年,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全民法治信仰,我(福建省泉州)市各级各部门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法治文化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进入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单位,深入人们心间。在加强法治宣传的同时,各级各部门更是自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公平正义,为平安泉州保驾护航。

  创新普法 休闲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连日来,冲着岵山荔枝而去的游客们,在永春岵山镇茂霞村荔枝文化公园里,与镌刻着法典、格言、警句等法治元素的文化主题墙、立体雕塑、花盆花架、公园椅面装饰、台阶立体造型等文化载体不期而遇。既是荔枝文化公园,又是法治文化园,如此乡土特色的学习园地,让远道而来的不少游客大呼新鲜。在永春县,这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法治文化为主线的法治文化广场,已建成多个。该县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将法治元素与当地特色文化融为一体,积极推动“美丽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该阵地成为当地百姓学习法律文化的轻松平台,成为农村地区传播法制理念、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安溪县的尤俊农耕园法治文化长廊,当地配备了一名专职解说员,为过往旅客、中小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使广大游客在轻松旅游之余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到目前为止,该长廊已为5万多游客提供法律知识解说服务。这些法治文化园地融普法于社会大众文化之中,创法治文化阵地于公众休闲场所,对培育市民法治精神、增强市民法治信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律素养?泉州市“六五”普法规划提出:“六五”普法期间,中心市区和60%以上的县(市、区)要建立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或普法休闲广场。2011年至今,市县两级投入数百万元普法经费用于各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39个,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实现县级法治文化广场全覆盖,并将法治文化阵地向乡镇、村居延伸,其中,农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20个。

  除法治文化园地,泉州市司法局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普法手段,利用报纸、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探索依托网站、微博、QQ群等新媒介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把法律法规、法治建设资讯、热点社会问题法律解读和法治舆论引导等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大程度地向广大市民提供法制宣传教育资讯,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增强法制宣传工作的实效。

  同时,该局进一步健全“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工作机制,将“法律六进”活动与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社会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浓厚氛围;通过播放普法公益广告、举办普法小常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在全(泉州)市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宣传活动。各地、各单位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普法载体,拓展普法领域,融普法于社会大众文化之中,寓普法于趣味之中,广受好评。

  无缝调解 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

  学法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较多,我市着眼于“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名调解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矛盾调解中,名调解员善于运用说服、教育、批评、劝导等技巧调解,尤其注重融入法治精神,让每一次调解都成为一次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活动。

  据了解,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设立以全国、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市个人调解工作室达到41家,占全市工作室总量的0.2%,调解的数量占全市民间纠纷的约9%,发挥了较好的品牌示范效应。

  去年8月份,洛江一工厂员工李某在宿舍内自尽,悲痛的家属与众亲友一起向工厂施加压力。双阳街道人民调委会迅速介入调解,在多方的努力协作下,家属与厂方达成和解。在此案调解中,有着丰富经验的名调解员很好地把握法律与现实的关系,首先明确告知本案不属于工亡事故,要求按工亡标准赔偿于法无据;其次,调解人员从道义上与公司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促使公司在短时间内接受了调解人员的调解方案,最终达成和解。

  为维护法治的公平正义,我市不断充实调解队伍,为群众提供最专业的调解服务。目前,我市已经在卫生、交通、劳动、环保、国土、公安等主要行政单位建立行业性调委会。我市现有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30个,新增22个。在纵向的调解体系完善上,我市在去年实现全市县级人民调解中心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县级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确保人员、经费、场所落实到位,形成与县级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乡镇(街道)维稳中心对接的专业调解平台。三级调解平台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就地化解矛盾。目前,全市有调解员18221名,上半年新增2300名,专职调解员1436名,新增197名,已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431个。

  “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目前,我市司法行政部门还与法院合力建立调解衔接机制,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互运,无缝地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诉求。目前全市11个县级人民法院均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专职调解员83人,配合做好诉前调解、协助调解等工作。

  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327件,调处成功10121件,成功率达98%。

  增强服务 推动公共法律走进千家万户

  “法治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是我市不少法律人士的由衷感慨。看,在市级层面,全省首创的泉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月份正式启动,群众有任何法律问题或需要法律援助,都可以到该中心寻求一站式的帮助;看,在基层,今年内,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将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30%。记者了解到,我市致力打造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城乡千家万户。今后,公共法律服务将看得见、听得到、“网”得到。

  看得见,指的是实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县(市、区)两级覆盖,目前,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开张。该中心的服务大厅宽敞明亮,触摸屏、滚动显示屏、便民服务箱、报刊架、饮水机等设备应有尽有,公益性质明确,这样亲民的法律服务机构,下一步将延伸到各县(市、区)、台商投资区。目前,丰泽、晋江、石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县(市、区)抓紧建设中。司法行政部门同时将在乡镇(街道)依托司法所设立法律服务站,在村(居)依托城乡社区服务站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

  听得到,指的是已连通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的12348服务热线。目前,只要群众一拨打热线,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导航音引导市民转接至所需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各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有问必答、有纠必解、有困必援、有诉必帮”的服务。

  今后我市将对接省级网上法律服务大厅,打造市级网络服务平台。将在网络平台上开设“普法学习、律师服务、公证办理、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投诉中心”等服务栏目。至2020年,实现“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状态跟踪、结果查询、网上投诉、网上监督”一网通,实现法律服务实体、语音和网络的全覆盖。

  社区矫正 法治阳光照亮新生之路

  对于社区矫正,市民并不陌生。我市是全省三个最早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我市注重方式方法,因材施“矫”,用法治阳光照亮特殊人员的新生之路。

  去年6月份,按全省领先的目标建设的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市级“中途之家”投入使用。该中心发挥良好的集中培训作用,强化对矫正社区人员的思想教育管理。目前,各县(市、区)也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及“中途之家”项目建设进度,已有8个县(市、区)建立县级社区矫正中心,6个县(市、区)建立县级“中途之家”,探索形成中心运行管理模式,以集约化的人力和资源帮助特殊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

  在管理上,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基本要素的意见》,对经核实居住地在本辖区的被告人开展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3117人,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危机干预”制度,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

  该局定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家庭”等主题特色教育,以唤起社区矫正人员的责任感,拉近特殊人员与社会的距离。今年6月份,一对年近六旬的夫妇骑三轮摩托车回家时,因避让前方土方车摔倒,伤势较重的妻子占某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获悉此事后,惠安县螺阳镇社区矫正人员郭某主动介入,利用与施工单位较为熟悉的便利,积极进行协调。在他的热心帮助下,占某获得保险公司15万元赔偿款,该事故圆满解决。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市社区服刑人员之间自发设立了自闭症儿童救助基金、爱心互助基金,他们不时参加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积极主动融入社会,获得周边群众的充分认可。

  对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司法行政部门实行“个性化管理”,教育、劳动等全部采取与成年人分开方式进行,给予身份保护、档案保密、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等,同时注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道防线,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多管齐下,让社区矫正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目前,全市在矫的36个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各地发挥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对符合就业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推荐就业。全市已建立就业基地39个、教育基地72个、社区服务基地188个。市社区矫正中心集中教育活动期间,组织企业现场用工招聘。市社区矫正办组织市民政局通过全市130个社区服务中心(站),设立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并为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低保待遇。泉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跻身全省前列。(陈淑华、蔡志达、蔡锦森)

  链接:“数”说法治

  个人调解工作室41家。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设立以全国、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市个人调解工作室达到41家,占全市工作室总量的0.2%,调解的数量占全市民间纠纷的约9%,发挥了较好的品牌示范效应。

  专业人才库汇聚人才77人。泉州市建成涵盖民商,刑事,行政,涉外及涉港澳台,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保护及其他五大类共77人的专业人才库,推动律师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

  动漫宣传片全国获奖。市司法局制作《打击诈骗犯罪宣传片》动漫宣传片,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法治漫画动画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动画优秀奖。

  20乡村有法治文化园地。各县(市、区)司法局建成“美丽乡村”法治文化园地20个,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法治元素。

  “永春普法”微信点击量超20万人次。“永春普法”微信开通以来,粉丝数达1600多人,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在全国政法机关微信影响力周排行榜中14期上榜。(志达、淑华)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