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东江门开发旅游业:人文自然兼备 吸引侨胞寻根

2015年08月07日 09: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对于侨乡文化遗产不能停留在简介的层面,而要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挖掘背后的故事。(甘雁娜
    对于侨乡文化遗产不能停留在简介的层面,而要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挖掘背后的故事。(甘雁娜 摄)

  上周六,由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主办的“人文中国论坛——侨文化与旅游产业”在(广东江门)恩平泉林黄金小镇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著名作家杨恒均,知名教育家信力建,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周虎城等四位专家,就如何借力侨文化,推动江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讨论,并与现场来自香港、澳洲等地的华侨及全国各地的参与者进行互动。

  开发青山绿水亦要讲人文故事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江门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议下好侨乡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盘棋。知名教育家信力建认为,当前中国相当地西化,千城一面,缺少特色,“而在过去的发展中,还未被污染的侨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最宝贵的资源”。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则表示,从华侨的角度来看,华侨和江门的关系不只是家庭、地域的点对点的联系,还可以实现文化落地。

  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者周虎城分析,江门华侨资源丰富。江门人在科技、学术、文艺界出现很多名人,如30多个院士,但这些人的故事被忽略了。他认为,一定要把人的故事讲好,但讲好人的故事是很难的,应当用更接地气的方法、语言来表现。

  周虎城以恩平为例提出,应对恩平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可以请好的作家、画家、诗人等,通过文学的元素、文艺的要素,把恩平的美和历史典故表现出来。“建筑文化遗产和景点是有故事的,无论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还是民间传说或名人轶事,都可以讲出来。”他建议,在新媒体兴起的网络时代发挥众筹的作用,众筹智慧、众筹资金、众筹文化,用小钱办大事,讲好侨乡故事。

  信力建则认为,江门海外侨胞众多,每一代华侨都有自己的故事,可在华侨中寻找一些成功案列,写成小说,或拍电影,当下文化的传播不一定寄托于有形载体,很多故事可通过互联网传播,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财富。此外,“文化的概念可以更广,还可以推及华侨华人坚定地走出去,引进西方的思想、建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碰撞、交融。”

  促进华侨与家乡的联系吸引华侨回乡寻根

  著名作家杨恒均曾从事外交、侨务工作,“中国的发展第一桶金靠华侨。现在国家强大,对待华侨,一要珍惜资源,爱护华侨,二要发挥华侨的作用。”他认为,关键要吸纳华侨新生代的力量,他们大多不懂中文,而传统的华侨社团聚会的方式,年青人不感兴趣,他建议,在当下网络发达、科技进步的环境下,应尝试建立与华侨有关的网站或微信群,把世界各地的华侨拉进群里,让侨领当管理员,在群里发布信息,把侨务工作和旅游宣传进行资源整合,有效传播海内外信息,加强华侨和家乡的联系。

  在凝聚华侨向心力方面,周虎城建议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华侨新生代对中国的认识没有先辈的强烈,“以色列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社会组织、社团,向华侨传播家乡的文化,让他们深入了解家乡,支持家乡”。另一方面,华人在海外,不热衷参与公共事务,而江门在这方面出现的领袖最多,为此,江门的侨胞应当在私人向公共事务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华侨卢林丽娟结合个人的经验,建议吸引华侨回乡寻根。她在香港出生,祖籍新会,到澳洲20多年,在澳洲开办弟子规培训班,发现学生学习之后,更加尊师重道,讲礼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仍有深远影响”。后来在一次义工活动上,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回新会做慈善?正因为这一句话,她于2005年回来新会,开始去一些贫困学校做慈善活动,在接触的过程中,对家乡的感情渐深,常回来做义工,参加活动。“然而,海外很多年轻人与中国没接触没感情,怎么会回来呢?”为此,她建议多做一些寻根团,吸引新生代华侨回乡寻根。

  她结合自己回乡的经历继而指出,华侨回到家乡,不要只侧重吃住招待上,应当让华侨更加充分的了解五邑地区的文化内涵、经济贡献,“我回到新会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现,小冈香业是以手搓香工艺闻名于世的全国三大卫生香产地之一”。卢林丽娟在佛教很活跃,当她得知这一信息后,将这里出产的香产品通过货柜运输到国外的关帝庙,为地方带来生意。“华侨在回乡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喜欢这里,可能日后也会带来经济贡献。”然而,最近一次和国内合作的夏令营计划由于内容和津贴都很少,澳洲方面提出想去看看珠江夜游也未能安排,吸引不了澳洲的小孩回来,最终黄了,在她看来,“侨乡嘉年华这类活动适合于老一辈的华侨,吸引年轻一代的华侨,夏令营比较合适,但在内容和行程安排上得多花点心思,找到真正吸引年青人的东西。(甘雁娜)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