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外侨办举办"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
随着这54份来自13个国家的海外名校学子递交的活动申请表,今年10月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寺平村为中心营地的“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第二季项目报名活动火热。
前天(8月18日),(金华)市外侨办、汤溪镇政府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考察“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第二季活动的住家筛选情况。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更具人文体验的第二季金华古村落体验之旅初现雏形。
首季学员再度报名
首季活动结束后,《中国日报》海外版多次在社会版对“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以《Bringing old and new together》(《新旧交融》)《Villages in peril:tourists to the rescue》(《海外名校走进古村》)等为题进行大版面图文并茂的报道,在海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
此外,市外侨办重新制作了第二季走进寺平村的宣传页,在原来基础上加入活动第一期相关介绍,让宣传页更有吸引力,并通过新媒体和项目网站面向全球发布。在项目网站上,首季活动中海外学子们写下的对金华印象,以及四个小组完成的两份地图、一本旅游杂志、一个中英文网站、一份旅游指南、两本旅游手册和6个视频都已上传。在宣传金华的同时,让对项目感兴趣的海外参与者更好地了解项目。
市外侨办主任章宏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共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坦桑尼亚、南非、刚果、蒙古、印度、老挝、日本等13个国家的54名外国友人递交的申请材料。
在54名报名的海外友人中,南非姑娘布依斯娃·夏巴是首季活动的参与者。在琐园村的21天体验之旅,被她认为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她参与了旅游指南和旅游手册的制作,并通过首季活动对金华古村有了大概的了解。
第一季活动中寺平古村的半天游历,给夏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峰山水和古村原汁原味的古宅、民俗让她一直向往。当得知第二季活动开始报名的消息时,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了。
与第一季相比,报名参加第二季的人员专业、年龄构成都更丰富,不仅有目前正在海外名校就读的学生,还有来自教育、医疗、媒体、设计、法律、互联网等行业以及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像印度还有该国“对话中国协会”的成员加入。其中,年龄最小的刚满18周岁,最大的54岁。
他们当中,有人被首季活动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想来体验魅力无限的“金华故事”,比如,坦桑尼亚、刚果、印度三个国家是第二季中的新增国家,报名者主要是通过各国领馆及项目网站宣传获得的信息。更多的则是通过首季参与者口口相传推荐的,对古村之旅向往已久。
办一场极具人文体验的古村之旅
目前,市外侨办正在筛选人员,并尽快给报名的海外友人回复确认信。同时,他们将把寺平古村的英文版介绍材料一起发送给参与者,以便他们在项目之前对寺平村有更深的了解。
“寺平古村拥有更加完整的古建筑群和人文历史,村内有精美的砖雕艺术和十字路,整体古村氛围更浓厚。”市外侨办人秘处副处长徐淑芳说,除此之外,有了第一季琐园村的经验,市外侨办在设计第二季活动及任务时就更有经验与侧重,希望寺平之旅能融入更多的人文体验,海外名校学子对于介绍金华古村落的任务完成也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能够融入更多深入、浓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季的任务申领要求更高,我们希望海外学子们能把寺平旅游做成各种语言版本,在此过程中,突出古村的传统文化,这对今后寺平的旅游开发都是非常有利的。”市外侨办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金华故事”更好地宣传出去,并进一步提高金华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根据当地特色以及对文化资源的挖掘,第二季活动已经初步确定特色名点制作(千层糕、状元糕)、婺州陶罐制作、根雕制作、竹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同时,还将开展九峰山露营、果蔬采摘游、采茶制茶品茶等活动。在这一季的活动中,不仅会有普通农户家“家+”模式的切身感受,还将选取寺平当地一些老房子作为体验点,使海外学子们能接触到更原生态、更贴近的古村生活。
公开征集有创意的活动商标名称
前天,市外侨办、汤溪镇政府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第二季活动的工作人员来到寺平村,考察“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第二季活动的住家筛选情况,以及主要活动场所的准备情况,全村Wi-Fi覆盖也在落实当中。据了解,目前寺平村已有27户村民报名参加“家+”模式,各部门将逐户走访了解,并做最后的确定。
今后将用于所有“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系列活动及其衍生产品的商标,目前正在申请注册中。项目组希望该商标能设计成一个中英文相结合的形式,含义表现为欢迎海内外的游客都走进金华古村落,体验国际化、有活力又不失古色古香的“金华故事”。
今天起,项目组向各界征集有创意、有内涵、朗朗上口的商标名称,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请与本报、市外侨办联系。(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