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东横沥自梳女大屋将受保护 曾约定相伴终老

2015年08月26日 10: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屋内留存的旧照片。
屋内留存的旧照片。

  80多年前,她们自梳发髻下南洋,再也没有回来。

  当一艘船消失天际,当一些人成了谜,留在家乡横沥的屋子,也像她们一样韶华寂寞老去,空听半世雨声,如在细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如今,这栋被当地人俗称为“华侨宿舍”的自梳女大屋,历经80多年岁月仍保存完好,已被当地列为文保单位,未来将得到维护。这是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政府获悉的。

  “华侨宿舍”是当年自梳女大屋

  昨日(8月24日)傍晚,阳光已温凉,横沥新埠正街一栋两层青砖老屋前,深黛色阴影渐次拖长。80多年前,这里是横沥最繁华的街区,老屋当年是街上最气派的建筑,它耗费颇巨,为60多名自梳女出资所建。这所自梳女大屋没有名字,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以“华侨宿舍”来称呼它。

  大屋有100多平方米,一楼是大厅、厨房、洗漱间,二楼是阁楼,木楼梯吱呀作响。阳光钻过瓦背顶的采光口,像穿过幽深悠长的岁月,点点光斑溅碎在青砖地板上。

  80多岁的邓葵兴婆婆见过老屋最初的模样,还有它的主人——当年同样年轻的“自梳女姐姐”们。

  她们曾约定在这里相伴终老

  据说,上世纪30年代,横沥有很多年轻女子下南洋谋生,她们自梳发髻,誓言终身不嫁,成为自梳女。

  当时,新埠正街扩建,街道两旁准备建大批骑楼。十多名身在横沥的自梳女得悉后,打算筹资在这里建一间屋子用于养老。她们各自联系自己的姐妹们,略有积蓄的自梳女们纷纷响应,最终有60多人凑了份子钱成为“屋主”,不但横沥,连茶山、常平、东坑的自梳女都加入了。

  “她们选择了街口最核心的位置,建了一栋最宏伟的建筑,这在当时来说真是富丽堂皇。”邓葵兴婆婆说,大屋落成的时候,自梳女们都回来了。

  “她们还照了一张大合照,有60多个人的,我们都亲眼看到挂在墙上的这幅相。她们还约定任何一个出资人回来之后都可以住在这里,钥匙交给几名在横沥的姐妹保管。”

  自梳女大屋将受保护成为历史见证

  不久前,老屋内意外发现两张旧照。一张是4名女子的合照,另外一张是两人合照,照片中的女子穿着短袖,应为在南洋打工时照的。她们容貌衣着大方得体,很可能是当地大户人家的佣人。在相框有一些字样,写着“Ciro Studio (新乐照相馆)”、“新加坡牛车水”。网上资料显示,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

  记者昨日从横沥镇政府处获悉,自梳女大屋是一个见证留洋女工艰苦生活的载体,承载了她们的故事,已将它纳入重点保护建筑名录,希望为后世留下见证。

  自梳女背井离乡打工受尽委屈

  “出左埠、过左洋,离家掉子心凄凉;去到鲤鱼门海口,只见月明照水,水照天。”邓葵兴婆婆用横沥话哼起这首歌谣,它几乎就像这栋屋子一样老——歌词流行于当年横沥,唱的就是自梳女下南洋时的凄苦心情。歌谣中所提的“鲤鱼门”为香港维多利亚港东面的出口,是当年下南洋的一个必经水路。

  她说,小时候亲眼目睹有的邻居生活困苦,不得不让家中女孩下南洋打工养家成为自梳女,“她们去到外国他乡打工,没文化没背景,语言又不通,只能给有钱人家做奴仆,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80多年来只有一人回来住

  她们很多人没再回到家乡。大屋落成时的合影,成了这60多名自梳女与家乡、亲人、朋友的最后诀别,80多年过去,只有一人回来住过。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

  “她是一个自梳女,人们都叫她七婆,年纪小小就出去留洋打工,挨苦受累,赚钱寄回来家中,后来她回来后,家中父母已去世,还有两个弟弟。因为弟弟不肯赡养,她就搬来华侨宿舍一个人住。”

  邓葵兴说,七婆在几年前过身,享年90多岁。虽然当年约定相伴终老的姐妹们一个都不在身边,但总算此身落叶归根,也是值得安慰之事。(文/图 谢英君 叶惠涛)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