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众筹”90年前就有 广州华侨争相投钱获利丰厚

2015年09月10日 10: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上世纪20年代,随着华侨纷纷返乡投资,东山地价一路上涨,深受土地投机者的青睐,图为早期的东山别墅群。(《广州日报》/fotoe
    上世纪20年代,随着华侨纷纷返乡投资,东山地价一路上涨,深受土地投机者的青睐,图为早期的东山别墅群。(《广州日报》/fotoe 图)
    1927年,新亚酒店开业,成为老广州为数不多的新式豪华酒店之一。(《广州日报》/fotoe 图)

  上世纪20年代初大批华侨返乡投资造就广州近代首个“黄金楼市”

  看到“众筹”两个字,读者你或许会觉得我在故弄玄虚,这不是近两年才火起来的事吗,跟故纸堆里的商业传奇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在我看来,“众筹”这个说法是挺新的,但这个现象一点都不新,说白了就是一两个人努力把创业故事编圆了,说动另一堆人投钱,这样的事在过去还真不少见。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上世纪二十年代广州地产大亨之一冯纯达就是一个把“众筹”玩出大名堂的厉害角色。他从月薪30元的中学教员身份起步,先积人脉,再积钱脉,筹得在长堤兴建豪华酒店,又为东山的地产投机者提供贷款,赚取息差,一度在地产金融两界玩得风生水起。今天,很多年轻人都在动创业的年头,这个80多年前小人物崛起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灵感呢?且让我们翻开故纸堆,一同寻找答案吧。

  一介小人物 怀抱淘金梦

  闹市开旅社 结交众华侨

  上世纪20年代初,如今“寸土寸金”的东山闹市区还颇有些荒凉,恤孤院路和烟墩路一带到处都是菜地,但因为“一战”后全球经济萎靡,大批华侨返乡投资,并在此聚集居住,这里的地价渐渐涨了上来,一些精明的投机者从中看到了机会,开始大肆“炒地”,赚取丰厚差价。

  东山地产投机者 背后大多有金主

  投机者大多不会单打独斗,而是集合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公司,瞅准哪块荒地能卖得起价,就想办法贷款买下来,开辟妥当,修好道路,铺好下水道,就可以把地卖给下家了。等地卖出,钱财到手,公司就此解散,然后再组建新公司,开始新一轮的投机炒作。由于东山的地价当时正往上涨,这盘生意利润颇为丰厚,且又不用自己投入太多本钱,除了眼光精准之外,关键是要能拿到贷款,所以这些投机者身后大多有一两个关系很铁的金主,这样的关系他们还得时时想办法维护好。

  位于万福路的南华公司就是为一些地产投机者提供贷款的金主之一,翻开上世纪20年代的官方资料,南华公司本身是市面上数一数二的地产商,其创始人冯达纯也是“南天王”陈济棠的座上客,而西濠口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新亚酒店就出自南华公司旗下。读者你或许要问了,既然是地产商,如何又能发放贷款呢?那时的金融管制远没有现在严格,财大气粗的南华公司成立一个银业部,就能向那些关系户放出一笔笔贷款,在帮助他们发财的同时,自己也赚取了不菲息差,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双方皆大欢喜。

  小旅店注重细节 深得众华侨欢心

  那么,南华公司何以如此有钱有势,秘诀在哪儿呢?提起这个,就得说一说冯达纯发起众筹的能耐了。不过,在说这段故事以前,咱们不妨用三言两语,“八一八”冯达纯这个人。这人留下的记录虽然不多,但细品一鳞半爪的史料,你会发现他真是个人物。根据东山早期华侨、南华公司董事会主席冼锡鸿撰写的回忆,此人原本是培正小学的教员,月薪只有区区二三十元,刚够养活一家子。不过,虽然只是一介小人物,他却从没放弃过到商海一搏的雄心。教书之余贩卖肇庆土特产挣了点钱之后,他组织了一家小公司,在永汉南路开了家小小的旅店,专做华侨生意,起了个名字就叫“永汉侨店”。那个年头的小旅店大多又脏又乱,永汉侨店却谢绝鸦片赌博,绝不藏污纳垢,样样干净整洁,每个房间还放一本《圣经》。由于当时的归国华侨多是基督徒,这一举动深得他们欢心。虽然这个小旅店没怎么赚到钱,但一来二去,冯达纯在这里结识了不少华侨,攒足了有效的人脉,“钱脉”自然会水到渠成。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好奇,冯达纯是为了积攒人脉才去开旅店的呢,还是开了旅店误打误撞认识了更多华侨呢?其实答案并不重要,冯达纯给我们的启迪是,想要融入哪个圈子,首先得让自己对那个圈子里的人有用,进而再用细节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比频频出入各类聚会,讨几张社会名流的卡片肯定要有用得多。(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冼锡鸿所著《嘉南堂·南华公司·南华储蓄银行》一文。)

  积聚华侨资本 变身地产大亨

  瞄准黄金地段 修筑豪华酒店

  话说冯达纯在华侨圈里攒了不少人脉,可怎么把这些人脉变成钱脉呢?按常理,永汉侨店再整洁干净,也不过是一家“经济型酒店”,住客想来也不会个个都特有钱。幸而冯达纯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也深知“一战”后国际投资机会萎靡,很多华侨又急于找机会把身上的闲钱投出去,以图保值增值。他和几个合伙人结合实际情况一分析,“众筹”的想法自然浮出了水面。

  1920年,冯达纯等人开始尝试在永汉侨店内“孵化”一家上规模的地产开发公司,结果招股章程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了30万银元的股金,可见冯氏对华侨投资意愿把脉之准。等股金一到位,公司很快就在万福路买地建楼,将南华公司的牌子挂了出去。南华公司入市正当其时。上世纪20年代,随着华侨纷纷回归置业,以及四邻八乡的人纷纷进城寻找生计,带来旺盛的居住需求,老广州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西关东山的地价房价几乎一两年就会翻一番。南华公司入市后,先在西濠口买下一块地,投资30万银元,盖起了一座8层高的大厦。

  这座大厦原本按照现代写字楼的标准设计,计划租给医生、律师乃至买办商行办公使用。可等大厦落成后,几位股东一合计,觉得广州商业如此繁荣,往来中外客商又多,而广州市面就找不到几家兼营中、西餐的像样酒店,与其当写字楼租出去,不如经营豪华酒店,利润更高。大家商定之后,冯达纯被推为酒店筹备总监督。他们高薪挖来一帮业内好手,将大楼内外按豪华酒店标准整饰一下后,又请来当时南京政府司法院院长、书法家于右任写下“新亚酒店”四个大字,酒店就此开张大吉,这也是老广州最早的新式豪华酒店之一。中西餐都请名厨打理,服务员统一制服,头上的水手帽整洁又洋气,无论是房间的服务员,还是负责行李的门童,服务水准都与国外的豪华酒店别无二致,所以备受客商推崇,酒店几乎日日爆满。这样的豪华热闹,不知将小小的永汉侨店拉出了多少条街,而这样的“转型升级”,冯达纯只用了短短数年。

  新亚酒店一时领广州酒店业之风骚,但冯达纯及众合伙人的雄心并不止于此,他们除了自行买地,开发商业楼宇之外,还成立了银业部,后来更索性与人合办银行,吸收存款之后,就源源不断地为地产投机者提供贷款,成为东山早期开发的幕后力量之一。从以中学教员身份起家的一介小人物,到受人热捧的商业大亨,冯达纯只用了不到十年,这里固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但他借人脉打通钱脉,且熟谙“众筹”之潜力的深谋远虑,或许对今天的创业者仍有点借鉴意义吧。(王月华)

【编辑:郑丽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