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召开第六次侨代会 首届“侨交会”结硕果


(广东省)深圳市第六次侨代会今日(10月13日)召开。回顾过去5年,(深圳)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发挥侨联组织独特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汇侨智聚侨力,爱侨护侨,打造全新的有效工作平台,推动了侨联事业科学发展。
来自海外28个国家和地区的侨领、华商及国内商协会共带来了600多家参展商、5000多个产业项目聚首深圳,成交项目签约金额达464.2亿元。这是在市侨联的直接指导下,由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联合40家海内外侨界社团联合主办的深圳首届华侨华人产业交易会(以下简称“侨交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也是深圳市侨联汇侨智聚侨力,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中的一颗。
支持举办侨交会打造侨务经科工作新平台
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新一轮改革发展征程中,如何更好地打造侨务经济科技工作新平台?今年8月成功举办的首届侨交会给出了其中一个“解题思路”。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侨联坚持“商协会主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展原则,支持侨商智库发起并联合海内外近200个侨界社团成功举办首届侨交会,打造侨商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平台。这种民间出资、社团主办、市场运作的模式,激发了华商参与深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充分释放了海内外侨界潜力——在首届侨交会闭幕时,主办方宣布,大会成交项目签约金额达464.2亿元。
但侨交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成交金额。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来自海外2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参展商携2800多个项目参展,分别占参展商的45%和参展项目的54%。此外,还有来自国内74个城市300多家参展商携2200多个项目参展。据了解,这些海内外参展商绝大多数是首次来深参展,事实证明侨交会开辟了以侨引资促贸、以侨带动国内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侨交会还在筹备期间就同步开展了网上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为侨商提供全天候服务,打造不落幕的网上侨交会。
摸清家底助推侨企转型升级
全市侨资企业总体情况如何?在转型升级中,他们面临什么困难和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市侨联每年有计划地走访、调研一批重点侨资企业,2011年、2014年分别组织课题组对侨资企业总体情况和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了侨资企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国家、省侨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
此外,市侨联积极帮助深圳侨商拓宽投资渠道,如每年组团参加“深圳侨资企业西部(中部)行”,实地考察陕西、山西、新疆、安徽等地,了解当地投资政策环境,帮助侨商寻找新的商机;2012年组织侨商赴天津参加第19届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8届PECC(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10个项目成功对接;2013年协助促成2家侨资企业在厄立特里亚、南非落地电力投资和LED灯饰出口项目;2014年组织侨商参加第十二届东盟华商会,促成侨企联及其会员单位与昆明联想科技城战略签约;2014年借第九届世界东安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之机,协助推介深圳航空“经深飞”项目,助推深圳企业“走出去”。侨商企业借此拓宽了视野,寻找到了外溢发展的商机,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转型升级的典范。
以侨为桥引智引资效果明显
除了侨交会,近年来,市侨联频频搭建平台引导侨胞侨商积极参与深圳和内地经济社会建设,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红利。记者了解到,市侨联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引资引智工作。如精心策划,连续三年主办“海归创业论坛”,连续两年组织举办“海归项目投融资路演对接会”,协助举办“海归人才就业招聘会”,帮助海归创业就业,促使项目资金配对,为近3000名新侨海归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同时,市侨联还制定《服务深圳湾区经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工作方案》,推动成立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进一步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各区侨联也利用市、区举办各种大型展会之机,积极邀请侨胞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大力推动引资引智工作。如福田区侨联协助区委区政府举办居港同胞春茗会、赴港参加居港宗亲会的春茗活动,联络乡谊,引资引智引商;南山区侨联引导侨界青年创业成绩突出,一批创业侨青企业家脱颖而出,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宝安区侨联举办海归人才职业规划论坛,协同有关部门建立聚侨引智工作机制,把海外人才工作纳入宝安区“凤凰工程”的范围;龙岗区侨联以文博会为契机,促成泰国华人青年商会、菲律宾侨领与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等等,效果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