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侨乡台山斗山镇:领略洋楼之美 感悟侨乡之味

2015年11月11日 10:0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创建“乡村旅游示范镇”的条件得天独厚。
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创建“乡村旅游示范镇”的条件得天独厚。
陈宜禧纪念广场已成为斗山镇乡村旅游的著名景点。

  新宁铁路是推动江门侨乡向现代化迈进的伟大工程。新宁铁路的缔造者,是(广东江门)台山市斗山镇旅美爱国华侨陈宜禧。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斗山圩是斗山镇的中心,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立圩,初名大兴圩,寓大家兴隆之意。后来,因为圩旁有山如斗,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易名为斗山圩,这也是新宁铁路的起点。

  斗山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该镇有台山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浮石村,建村已有630余年;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其中浮石飘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赏美景

  体验不同文化的内涵

  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古侨村、侨圩、浮月洋楼、骑楼文化街、陈宜禧纪念广场、陈宜禧故居、浮石村、北帝庙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赋予了斗山旅游更强大的生命力,在利用文化资源拉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文化的内涵。

  走进浮月村,田园风光+民国洋楼+仿古摄影塔+青石板小路,瞬间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淹没在稻海里的浮月洋楼,建筑风格独特,中西相互融合、居住同防御融合、别墅与田园融合,而且个性极其鲜明,15座洋楼风格各不相同,隐约留下楼主侨居地的印记。近看浮月洋楼,奇特的“T”字造型,格局极其封闭,狭窄的楼梯、窗户,顶楼布满炮眼、枪眼,这种将防御做到极致的设计理念,诉说着楼主在动乱时期的无奈。浮月洋楼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极具历史研究价值,是广东省文化保护重点单位。

  深入斗山侨圩,由500多个商铺组成的骑楼商业文化街,依稀可见当年繁荣的商贸景象。来到陈宜禧纪念广场,巨大的“新宁号”蒸汽火车头特别显眼,这里是新宁铁路的起点站斗山站的原址,也是陈宜禧人生的一个起点站,14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挑货郎陈宜禧的命运,开始了奉献一生的辉煌人生。为纪念陈宜禧先生,斗山兴建了陈宜禧纪念广场,通过铁路文化长廊、陈宜禧人物雕像、蒸汽火车头等景观要素的创意设计组合,将“新宁铁路文化”内涵以及当年“北有詹天佑,南有陈宜禧”的辉煌铁路运输建设历史充分展现。

  漫步在名为“宗远路”的花荫大道上,来到浮石牌坊,红柱绿瓦,描凤雕龙,加上两旁威武的石狮子,透着一种霸气,细看浮石两字,在“石”字一横下多了一点。何意?更添加了神秘感。没错,相信你的感觉。这是一条宋朝赵氏后裔的皇族村,在浮石族谱卷首印有宋朝历代皇帝像、崖山总图、慈元殿图等史料。全村格局也是独一无二,分为10坊,第一坊至七坊合为一大村,八、九、十坊各为小村,彰显着“台山第一村”的气势,还拥有“三个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英文语法书,刊行了中国第一本记录本村方言的字典,2014年浮石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品文化

  感受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时代在变化,但是斗山华侨爱国、爱乡的“陈宜禧精神”不变,在斗山的医院、学校建设,曾玩棠体育馆、曾玩棠教育展翅基金等公益事业上总少不了华侨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人杰地灵的斗山,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华侨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陈宜禧的故乡

  陈宜禧(1844—1929),广东台山市斗山镇秀墩美塘村人。1904年带着一个信念回国:“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同年倡建“新宁铁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获得海内外侨胞大力支持,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圆。铁路于1906年破土动工,1920年全线建成,贯穿新宁南北,与江门、新会相通,全长133公里,途中涵洞236座,桥梁215座,巨大的钢铁长城在古老的乡土上来回穿梭,对繁荣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巴金曾为“新宁铁路”献上《机械的诗》:“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从心底生出了感动。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器的工人的雄姿。机器有规律地响着。火车趴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毒蛇。我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正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颤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器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大得多。”

  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浮石飘色

  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浮石飘色名扬海内外,曾三次被澳门邀请参加水灯节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演出。浮石飘色始于光绪十四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浮石村便出动八个色架,分别以“穆桂英挂帅”、“昭君出塞”等传统故事为主题。色架上有两名色仔,凌空而立,“飘”与“屏”完美结合,天衣无缝,构成奇趣优美的画面。

  尝美食

  “粤”吃“粤”有味道

  斗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稻米细长洁白,口感清香,海鲜、河鲜种类繁多,最有名气的是斗山鳗鱼,品质口感极佳,丰富的物产孕育了各种粤式特色美食。

  近年来,斗山镇农家乐兴起,就地取材,狗仔鹅、禾草肉、陈皮番茄、黄鳝饭等特色美食闻名遐迩,其中最有名气要数浮石狗仔鹅,这道菜中并无狗肉,只是以南乳、药材等材料以焖狗肉的方法来烹调老鹅肉,烹调后肉质纤维嫩滑,鲜香浓郁;还有禾草肉,这道体现了农民淳朴和智慧的创意菜式,是用收割晒干的禾草将新鲜腌制的猪肉紧紧裹实后上锅焖焗,烹调后的猪肉充满了稻草的香味,肥而不腻,绝对令人一试难忘;最特别的要数陈皮番茄了,当清甜的番茄遇上九制陈皮的独特味道,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火花,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美味。

  书记说

  斗山镇委书记李超华:

  用文化串联景点,提升旅游内涵

  斗山镇发展乡村旅游,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坚持文化与资源融合、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旅游规划、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快速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打造乡村游精品路线。用文化串联景点,提升旅游的内涵,将新宁铁路和陈宜禧的故事、浮石村(赵宋皇族村)和北帝庙的历史,浮石飘色文化以及浮月村每一座洋楼的故事同景点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斗山乡村旅游中,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抓好“乡村旅游示范镇”的创建工作。以申报创建“江门市旅游示范镇”为契机,全面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导览图、景点简介、景点指示牌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开通了首个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斗山旅游”,提供景点介绍、特色美食推荐、旅游攻略等相关的信息,实现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是积极配合百峰传媒做好浮月村的开发工作。浮月村的开发建设是汀江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斗山旅游的一张名片,斗山镇将指派专人负责,全力配合做好开发期间的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通过浮月的开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斗山旅游的快速发展。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斗山知名度”, 开展了斗山镇LOGO征集活动以及举办相关的旅游推荐活动,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平台对斗山镇的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

  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优质旅游资源特别多,荣获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的荣誉有7项。下一步斗山镇将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特色景点、特色美食等优势资源,做好台山的滨海旅游的对接工作,真正实现全域旅游。

  专家谈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

  打造中西方移民文化特色旅游

  斗山镇是中西方移民文化的集聚地,中原文化、华侨文化在这里随处可见,这在台山,乃至江门并不多见,是斗山的特色资源。其中,浮石村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赵宋皇族村”,其以皇族背景的宗祠文化、侨乡文化、名人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体系,以及整体保存完好的珠三角水乡村落典型环境、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及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浮色飘色等,在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村落中都是独特、罕见的;浮月村是台山洋楼的代表村落之一,村中有15座洋楼,洋楼以西式为主,只在局部和部分材料上还保留着中国南方农村的特色,同时,它们又有防御的功能,是洋楼和碉楼的结合体;而六村沙坦市,名人辈出,可以深挖里面的故事。

  我认为斗山镇要发展旅游,应以斗山圩为中心,东联浮石、南华里,西接浮月村、五福里,北扩六村沙坦市,打造中西方移民文化特色旅游。

  镇街地理

  位置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区位优势明显,斗山距台山市区24公里,距江门70公里,距珠海65公里,距广州140公里,距东莞180公里,距深圳200公里,是新台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与省道高铜线公路的交汇点,新台高速公路和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在斗山镇都设有出口,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珠三角城际轻轨终点站也设在斗山镇。即将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和新台高速公路延线,将使斗山镇成为台山市通往港澳、粤西及珠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面积人口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之一,属大广海湾区规划发展范围。全镇有19个村(居)委会,156条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旅居世界91个国家和地区的斗山籍乡亲8万多人,素有“内外两个斗山”之美誉。

  气候物产

  斗山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22.2℃,具备全年适宜旅游的气候条件。斗山镇是农业大镇,物产丰富,大米、鳗鱼、虾等特色农产品尤为出名。(文/陈方欢 区景常 罗伟 图/陈方欢 区景常 司徒俊杰)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