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五邑华侨故事:铁路留在异乡 文化带回家乡(组图)

2015年12月12日 11:5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华侨带回来的留声机
华侨带回来的留声机
精美的西洋座钟

  包括筑路华工在内的华侨深刻影响着五邑

  淘金路

  华工赴美筑路

  150周年记(二)

新宁铁路通车。(资料图片)
新宁铁路通车。(资料图片)
  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宁铁路车站旧址,该火车站旧址位于江门市区北街,是新宁铁路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址,里面有候客厅、站台等,保存完好。   该铁路于抗战期间,遭到日军轰炸,为阻止日军南侵,自行拆毁。
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宁铁路车站旧址,该火车站旧址位于江门市区北街,是新宁铁路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址,里面有候客厅、站台等,保存完好。   该铁路于抗战期间,遭到日军轰炸,为阻止日军南侵,自行拆毁。

  150多年前,五邑地区的居民第一次大规模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去谋生,然而,海外侨居地只是作为谋生地,家乡则是心目中的归宿地;他们的心愿是要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使子孙后代不再漂泊异域、背井离乡。

  今年是华工赴美国修建铁路150周年纪念,赴北美筑铁路的华工来自台山、开平等五邑地区,五邑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启动了研究项目“美国铁路华工村落田野考古调查”,该项目考古队员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新会学宫、金牛山义冢、开平档案局等地调研,最令他们感慨的,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在海外谋生的华人华侨纷纷回到家乡,带回海外文化技术。

  “在江门五邑大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华侨的痕迹。”说到华侨对江门的影响,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谭金花说,“没有华侨,就没有今天的台山、开平,甚至没有今天的江门。”

  建筑:中西合璧大放异彩

  在“淘金时代”移民潮中走出去的江门人,不仅给家乡带来大量的侨汇,改变家乡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把国外的生活方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把国外的建筑、文化艺术、工业技术等带回家乡。

  “现在台山、开平等地的碉楼就是华侨回乡修建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说,“建筑特色有浓厚的国外风格,不少用材直接从国外运回来。”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家司徒尚纪、许桂灵在论文《江门五邑华侨文化》中介绍,在城镇规划布局上,侨乡村落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即村镇选址按中国风水地理要求,但布局却突破传统中轴对称原则,采用网格状布局,显系受西方规划思想影响。

  侨乡村落建村前制订规划,统一安排村内道路系统、主次巷道纵横交错,各户占地面积大小一致,外观整齐划一,整体上显得紧凑、严谨、规范;而附属建筑如牛栏、猪圈等单独配置,集中分布在村外,既节省用地,也保持村落环境卫生。司徒尚纪和许桂灵认为,这种功能分区思想,与小农经济下旧式农居的简单分工迥然不同,乃华侨将西方规划思想在故土移植。

  据介绍,台山海宴镇甄氏家族因丁口繁衍,光绪年间按以上思想重新规划村落,建成新旧两围共93村,安置5600多人,堪为中西规划和建筑布局文化良好结合范例。

  实业:华侨带回水电明珠

  在台山市博物馆的天井里,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台貌不惊人的旧机器,然而它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台山市蛮陂头水电站的首台水轮发电机组。

  这台貌不惊人的机器是美国制造,由华侨捐赠,曾制作石膏模型送到省水利厅和中央水电部展览,被喻为台山第一颗水电明珠。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南地区第一个水电站、全国第二个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这个电站是1946年由华侨、侨眷及台山县内各界人士投资兴建,1952年4月2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清末民初,江门华侨开始在家乡踊跃投资实业,筑桥梁道路以便利交通,开辟市场建立墟镇以流通贸易,并在乡村通过股份制兴办实业。”梅伟强告诉记者。

  梅伟强介绍说,建造洋楼所需要的西方现代建筑材料,就是通过新宁铁路和潭江水系一条条河流,输送到台山的各个镇圩。“新宁铁路在台山‘洋楼’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沿线镇圩都密聚了大小的洋楼群。”他说。

  教育:九成学校华侨捐建

  “华侨给江门五邑不仅带来物质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谭金花说,“他们从美加等国带回来新的思维,在学校教育方面特别明显。”

  在开平赤水镇旗尾旗胜里,有一所旗尾小学,校园面积2000平方米,里面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据村民介绍,学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在海外华侨的捐助下兴建而成;开平塘口镇的南屏小学、台山三合镇的洋澜小学、洪羡中学也都是华侨以及港澳同胞捐助兴建而成……

  据谭金花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平市有300多所学校,其中只有3所学校是政府公办的,其他的全部是捐资兴建。此外,当时,开平还建了10多个图书馆,也是华侨捐资兴建的。

  生活:供水设施美国进口

  在开平市仓东村,记者见到一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留声机,至今还能播出悦耳的音乐。“是我爷爷在国外带回来的。”留声机的主人、今年86岁的远叔告诉记者,“那时候在国外的人回来都会带些东西。”

  远叔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在100多年前去加拿大种菜,后来把他的大伯、二伯也带到加拿大,“我奶奶和我父亲留在了开平;”他说,“家里的留声机还有一些生活用品都是爷爷从国外带回来的。”

  开平立园则更集中反映了华侨对五邑的生活影响。立园所有别墅楼顶皆为中国古式琉璃瓦重檐建筑,并巧妙架空成隔热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为含贝壳的意大利水磨石,历久弥新。反光的贝壳使室内更加明亮。别墅每层楼均设有厨房。为备洪水来时之需,整个房屋的供水设施均是80年前从美国进口,一楼有“USA”标志的水泵,将水抽至楼顶水箱,再供各楼层使用。厨房用的是欧式吊柜。而旧时开平民居门楣内都有灰塑,用稻草、石灰、糯米粉制作,一般可保存七八年,立园的泮立楼门楣内侧《三聘诸葛》的灰塑使用意大利进口颜料,至今色泽鲜艳。

  侨乡人物故事

  黄璧秀与碉楼:

  在著名的开平碉楼中,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最受关注,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瑞石楼坐落在开平市蚬岗镇锦江村。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他和长子黄畅兰、次子黄赐兰一起在香港经营药材铺和钱庄。20世纪初,社会治安不好,盗贼横行。当时五十九岁的黄璧秀为保护在家乡居住的父母和妻子的安全,不惜投入三万多元港币巨资,于1921年筹建家居碉楼,1923年竣工,历时三年。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

  陈宜禧与新宁铁路

  陈宜禧是台山市斗山镇朗美村人,少年时以卖髻绳、针、钮为生。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经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1904年回乡,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得到县人及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元,并于1906 年成立新宁铁路公司,陈宜禧被推为总经理兼工程师。

  历经14年的施工,于1920年建成斗山至北街干线和台城至白沙支线的新宁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严建广 黄文生)

【编辑:郑丽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