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侨乡古宅竟然藏匿着一个百年故事-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这座侨乡古宅竟然藏匿着一个百年故事

2016年01月19日 09:5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19日电 题:这座侨乡古宅竟然藏匿着一个百年故事

  海南省文昌市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120多万人,这个数字远多于文昌现在的常住人口。大多数文昌华侨分布在南洋一带,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文昌许多华侨在海外创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建造房屋。

  在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南洋西方文化,形成既具有本地民宅建筑特点又有南洋骑楼文化风格的华侨建筑。

  符家宅,就是其中一座。

  侨乡大宅的百年兴衰

  松椰环抱,青苔漫墙。

  在海南文昌的松林下村,有这样一座古宅。它建成于1917年,曾住着富甲一方的符家三个兄弟。如今,人去楼空,窗斜顶破,但仍能感受到大宅老屋当年的风采。一座老宅,见证着侨乡百年来的风雨兴衰。

  海南的深冬,依旧有着满眼青葱的绿色。看宅人符策轩打开拴在符家宅大门上的链锁,叮叮当当后是一声吱呀,一座沧桑宏伟的西洋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

  西洋石拱建筑,雄伟壮观。墙壁和地面上苔藓,勾勒出古宅让人情绪复杂的悲伤。

  深冬时节的海南文昌有些江南梅雨季节的潮湿,老宅里的墙壁和地面铺满青苔。屋顶的破败、满目的凄凉和偶然卷起的微风给古宅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它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世纪风云?

  20世纪初,穷得叮当响的符家三兄弟为了讨生活一起下南洋,到新加坡经商。数年打拼后,三兄弟的橡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像很多远离故土的华侨一样,发迹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建大屋。

  1915年,三兄弟从用轮船从南洋运回大量光银和木材,开始建立这百年不倒的大宅。那时的符家到底多有钱?坊间曾有传言,当年台风带来暴雨,符家用来抗洪的麻袋里装得都是满满的银子……

  1917年,三栋极具南洋风格的连体大屋建成,三兄弟每人独占一栋。房屋建好后不久,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相继回新加坡经商,留下三弟符永秩看管房屋。

  一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海南也陷入战火的混乱之中,符氏三兄弟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新加坡。

  抗战时期,易守难攻的符家宅曾经成为游击队的驻扎地。解放后,有很多房间和前后花园的大宅又成为村里的小学。

  现在的看宅人符策轩出生于50年代,他回忆说,自己曾经在老宅里上过一年小学。后来,文革来了,学校就撤了。

  没多久,房主三弟符永秩的大嫂潘氏、其妻林氏回到大屋居住。只是时代变迁,符家已经没有往昔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大宅成为空楼,日渐破败。

  于是,老屋逐渐成为现在的模样。

  侨乡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符家宅从外形上呈现了鲜明的南洋风格,但在局部及细节上又同时保留了中式建筑特别是文昌民居传统艺术的精华,这也是华侨建筑的一贯特色。

  符家宅的总体布局、侧路门、横屋和正屋、屋顶等建造采用的是本地乡村传统民宅建造的形式,横屋墙壁顶端采用了本地的花、草、鸟和走兽彩绘图案。而大门、纳凉楼、正屋墙体、门窗、前后廊道、天井等采用的却是南洋骑楼建筑风格,墙体、柱尖、栏杆、门窗等却采用了南洋欧式泥塑雕花的做法。

  如今,门窗虽已残破不堪,屋顶甚至没了瓦,饱经沧桑的斑驳外表掩盖不了豪门的大气与奢华,符家宅依然在默默地叙述着侨乡大屋的百年故事。

  前几年,曾有符家后人回到祖屋,见到眼前场景,不禁潸然泪下。怎奈时代变迁,符家已无当年的财力。重修大宅,有心而无力。

  2015年初,文昌市文城镇政府曾委托招标公司对符家宅维修工程启动招标,无奈因实质响应投标的单位不足法定家数,项目招标采购失败。符家宅的修缮保护工作不得不推迟。

  可是,符家宅的魅力并没有因其残败而减损。

  看宅人符策轩说,每年都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来参观符家宅,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的画家和德国的摄影师等等。符家宅不但吸引了众多的寻古及户外爱好者前来采风,还有不少建筑研究者前来观摩。

  只是,在游人眼中,这是座让他们忍不住“哇”出声的瑰丽古宅。而在华侨心中,这里是家,是生根的地方。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摄影:王珊珊 编辑:刘船,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