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新侨乡江苏南通推出十项措施 服务企业"走出去"

2016年02月18日 09:54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参与互动
字号:

  2015年10月29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立足公安机关职能任务,为服务保障全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深化赴外投资工作,出台了10项措施,从市县公安局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搭建警企互动平台、提高“走出去”企业和人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对海外重点投资地区定期开展走访、行政审批提速增效、研发企业风险预警平台等方面,给走出国门的南通企业和人员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安全服务保障。

  公安服务跟着企业发展走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大战略,南通市正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会点。同时,南通市作为新侨乡,在境外经商、务工的人员有14万。出台10项措施,就是要回应‘走出去’的南通人对平安的渴求。”南通市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陈旭介绍了10项措施出台的背景。

  “新侨之乡”是南通一张响亮的名片。据了解,截至2015年,南通市有14万人在海外经商、务工,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南通商会、南通同乡会,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南通人在海外打拼的艰辛有时超过我们的想象!由于国外司法环境等原因,较之国内,有些国家的犯罪暴力性强、危害性更大!”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胡文瑞介绍。据了解,南通籍华侨在外受侵害案件每年都在增长。在此背景下,南通市公安局主动邀请在外企业家和南通商会、同乡会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在外企业和人员的安全需求,10项措施应运而生。

  建立机制服务走出国门的南通人

  “走出国门,中国人就是‘老外’,也需要帮助。”以往,南通警方履行国际责任,服务好境内外国人,现在他们让服务跨出国门,让在海外经商、务工的南通人享受优质的警务服务。在荷兰壳牌公司短期研修的工程师陈科认为,10项措施让南通人不管身在何方、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及时地、更好地享受到来自家乡公安机关的贴心服务和坚强保障。

  “在海外可拨打跨国110,在国际法框架下用好法律武器。”南通市公安局从“走出去”企业和人员的安全入手,帮助协调处置各种危机问题,建立境外人员突发危机协同处置机制。“我们依托南通公安110、出入境国际110,及时受理在境外投资企业和员工的报警求助。”南通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陈晓彬介绍。

  跨国110连接的是南通公安整个服务支持系统,涉及13个警种近百警力的综合服务。此外,南通市公安局协同市商务局、外侨办、信访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落实海外领事保护和所在地公安机关维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走出去”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搭建平台护航“走出去”企业

  近年来,南通市“走出去”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外投资创业的南通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一些在境外发展的企业,还逐渐向矿业开发、能源投资、房地产等行业转型,这些又是资金密集、人员密集行业,经营风险非常大。

  “10项措施中,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的有6项,如建立投资创业所在地社会治安和涉企违法犯罪预警防范制度。”陈旭介绍,南通市公安局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本地企业在境外重点投资地区的社会治安情况和涉企违法犯罪情况,为企业赴外投资提供安全预警。

  “一个微信群连接33个国家的联络人,可以及时开展犯罪防范咨询。”南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政委冯群拿出手机,里面有“警企微信群”。这个微信群与33家境外南通商会、同乡会和省外南通商会保持联系。在警企互动平台,南通市公安局则实行“互联网+”的推进方式,依托南通公安“警民e家”、民生警务移动平台,开设企业意见诉求网上受理窗口,动态收集办理各类意见、建议和困难求助,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各项法律宣传、安全提醒提示、公示公告推送服务。

  紧急商务活动,24小时就能领到证件,这样的“办证效率”是如何练就的?秘诀很简单。冯群告诉记者,公安出入境部门全年都有人在岗,针对赴境外投资创业人员,警方提供上门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在户口迁移、子女落户登记以及机动车在本市上牌、过户等审批管理方面提供“代办员服务”。

  截至目前,南通市公安机关共走访“走出去”企业100余家,为企业解决各种难题46件,组织侦破各类涉企案件20余起,出具风险预警专报110份,向近2000家企业发出预警防范提示,有效预警并妥善稳控65起企业风险隐患,为企业挽回或减少经济损失1.1亿元。(赵家新 刘春雨 陆扬)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