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海南文昌籍侨胞:魂牵梦萦是家乡

2016年04月02日 12:0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文昌4月2日电(吴乾标)魂牵梦萦是家乡。4月的海南文昌,春风拂面,春意融融,正是一年好时光,清明时节又逢君,这是回家的时节,为祭祖、为团聚,为家乡的发展。文昌,正张开怀抱欢迎游子归家,不论他们拿着哪一国的护照、不论他们是否还能说着一口流利的文昌话,他们的心中都回荡着那句话:“侬是文昌人!”

  迎接他们的,是家乡文昌的一场盛会,已经举办过四届的南洋文化节,给了华侨们一个共叙乡情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展台,向阔别已久的游子展现着家乡的飞速变化;这还是一个舞台,给心系家乡发展的华侨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这又是一个平台,给尚在海外拼搏的侨二代侨三代一份回家的邀请。

  座座丰碑铸乡魂

  文昌市是海南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约120多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海外文昌人素来爱国爱乡,无论身居何邦,却心系桑梓,积极参与和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近4亿元,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侨乡广传佳话。

  “文昌最美在校园,”每一位前来文昌的客人,都无不这样感慨。当你置身于全市的各中小学校园,看到一幢幢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拔地而起时,你也许会感叹市政府尊师重教的政绩,然而其中无不饱蘸着广大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办学的热情和慷慨的捐助。

  海外文昌人素有兴教助学的优良传统。早年远渡重洋,艰苦创业,事业有成后,在教育子女勤学成才的同时,不忘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文昌能成为先进文化市,人才辈出,与海外乡亲鼎力捐资兴教助学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从1987~2015年,全市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近4亿元。新建扩建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师生宿舍楼400多幢。同时还捐建校门、围墙、校道、凉亭、花坛、草坪等,添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为让家乡更多的人接受教育,鼓励教师勤教善导,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还踊跃捐资,设立教育基金会或奖教学基金会。据统计,截止2015年,全市100多所中小学设立了基金会,积累基金2200万元。在基金会的芳名册上,永载着无数名海外乡亲的拳拳赤子情。

  文昌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那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为家乡竖起了一座座丰碑,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蓝图,蕴含着他们对故乡深深的情、厚厚的爱,家乡人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侬是文昌人”

  有海的地方,就有文昌人。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昌人的勤劳与勇敢,从浩浩荡荡下南洋,到回乡办学创业,如果说当下的这座城,没有华侨就建不起来,也丝毫不为过。为了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到闯出一番事业回到家乡支持发展,华侨华人们都有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寻求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不做番客,不懂乡情之深,不在外漂泊,不懂对故土的眷恋,“侬是文昌人,侬的根在文昌!”香港文昌社团联会会长陈闪回忆起父亲常说的这句话,口中依然带着亲切的文昌乡音。陈闪的父亲在去世前,曾反复留下嘱托:将来你有能力了,也要回到文昌,建设家乡,而如今的陈闪,就是游子兴业的排头兵。

  投资酒店,建设家乡,陈闪用行动履行着承诺,也为其他华侨做着榜样,而他还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举办南洋文化节这样的两地文化互动活动,对文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进行推介,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发现家乡的机遇。

  “只因为这是我的故乡,我才真正关心这个地方,关心文昌,想为文昌出一份力。”作为第一个回海南投资的印尼华侨,李兴福的感受最深,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捐助公益事业,都纯粹是为了回报家乡,这是一个游子的乡愁与情怀。

  “平地起高楼、椰乡建新城。”短短十个字,却概括出了文昌这几年的飞速变化,香港同胞张学修总把这十个字挂在嘴边,向身边的同乡们讲述家乡的巨变。从2004年回到家乡投资,到如今10多年过去,张学修也算亲眼见证着侨乡的发展。

  “现在的文昌和我刚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着天壤之别。”张学修说,通过南洋文化节向广大海外所展现出的家乡变化,让无数人满心欢喜,一来为家乡的发展喝彩,同时也为文昌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而高兴。

  搭好平台引侨力

  华侨们放不下的乡愁和对家乡发展的期待,是南洋文化节举办的初衷之一,而通过南洋文化节所折射出侨乡发展蓝图,亦让海外游子更加热衷于回乡。当年下南洋的海船,早已换成了客轮、飞机,不变的却是古老的航线,在许多华侨看来,有了南洋文化节这个窗口,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发展与巨变,更有遍地的机遇。

  曾经的文昌,交通不便、产业落后,发展备受桎梏。随着航天城的落户和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文昌也一度成为了投资的乐土,这一切,华侨看在眼里。“通过南洋文化节,我们也要先华侨展现文昌遍地的机遇,不仅要让他们看到变化,还要让他们回乡促成变化。”文昌市主要领导表示,华侨,是文昌最大的优势,而在海外商界、政界打拼的侨二代侨三代们,更是潜在的人才资源。南洋文化节首先是一个展台,而通过几届的举办之后,还要努力将它变成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将由华侨来唱主角。

  “如今侨三代的新生力量,已不仅仅聚居在东南亚国家,经济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等地,发达的经济、教育条件下,华侨华人专业技术人才辈出,是引进国外智力的资源宝库!”文昌市外事侨务办主任符洁超说,近年来不断变化的海外侨情,让引才回乡越来越有必要。

  “耕南洋,更要耕家乡,离家太久,该回来了!”当文昌向海外乡亲发出《致广大华侨华人人才的一封信》时,陈闪与许多华侨一样,渴望回乡出一份力。

  同时,参与南洋文化节的老一代华侨们,也肩负着作为承接新生代华侨与家乡间的纽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让华侨们回乡创业、投资的热情高涨,即便是已不会乡音的新生代华侨,也找到了回家的理由。“从南洋遍地是黄金,到家乡遍地是机遇,华侨们这次回家,肩负着责任与荣耀。”马来西亚林明珠说。

  文昌千年的变迁,已经深深镌刻上华侨的印记,而海外120万华侨,是文昌独一无二的优势,如何打好这手“侨”牌,也是文昌一直以来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