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汇聚侨界力量 “五邑侨智库”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2016年04月19日 09: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技术人员在操作精密仪器。(资料图片)
技术人员在操作精密仪器。(资料图片)

  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出台人才强市政策,在人才引进、培育智力支撑发展上有新突破;深入推进“青创汇”、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建设;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成立五邑侨智库。

  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在解读江门创新人才工作、打造人才高地的工作思路时表示,当前江门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而抢抓战略机遇关键在于抢占人才战略制高点。“十三五”期间,江门将着力建设人才驱动型创新城市,加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江门创新创业。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也表示,围绕创新这一核心、加快这一关键,江门将加大双引双创力度,重点推进区域、科技、人才和服务四个方面的创新。在人才创新方面,江门将出台政策,营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环境,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特色

  汇聚侨界力量 构建江门特色智库体系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同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加快广东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015年9月30日,毛荣楷主持召开市委十二届83次常委会,会议要求创新海外和港澳统战工作,成立“侨智库”。会议决定,启动江门“侨智库”筹建工作。结合“中国侨都”建设和创建“侨务强市”要求,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立五邑侨智库,集合海内外侨界的集体智慧,为发挥侨力优势建设“中国侨都”献计出力。

  五邑侨智库的主要任务是联合、汇聚海内外侨界研究力量,搭建沟通交流、招才引资平台,参与有关江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改革、开放、科技、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实践问题咨询,调查研究涉侨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课题,承担侨务政策、理论和侨务工作重大问题研究工作,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为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祖籍江门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人数众多,遍布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江门市外侨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政商界、科技界、文艺界成就显赫,贡献突出。因此,江门建设新型智库应充分利用侨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纳不同领域的华人华侨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海外高层次人才。”

  早在2013年,江门就在智库建设上积极探索,成立江门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2015年,江门市委政研室指导和参与组建第一个专业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经济智库——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今年,随着五邑侨智库的成立,江门已建立和完善官方与民间、海内与海外、决策咨询与引资引智结合联动的新型智库体系。

  平台

  培育智力支撑发展机制

  推动“人才 产业”双孵化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则是人才。”江门盈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坚宁说道。有着日本留学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施坚宁在与客户洽谈时,总会带上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优秀的科研成果必须与产业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因此,优秀的科研人才应该比其他人更了解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了解自己的企业。”施坚宁总结道。企业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革新,另一个则是经营管理上的创新。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坚持创新,企业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同时,施坚宁也期待,江门引才引智平台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海外华人华侨的经验和智慧,连接更多高端侨资源和国际人脉,吸引更多人才到江门创业,推动人才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如今,培育智力支撑发展机制,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智库体系,推动“人才产业”双孵化已不仅是江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发展研究的举措,也是高端人才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2015年11月,《中国组织人事报》在理论评论版头条刊登了毛荣楷的署名文章《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文章提出,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人才驱动发展新机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的有效机制。要促进“产才”深度融合,在产业链上构建人才链,形成创新链,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文章还指出,创新能否成为未来进步的动力,取决于相关职能部门能不能建立一个动力机制,将全社会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资源和与之相应的物质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创新领域。

  对于江门市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毛荣楷认为,“十三五”期间,江门要以促进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和保障,具体做到:搭建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制定实施人才新政,打造人才制度竞争优势;转变管理服务理念,形成人才发展最优生态。

  机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华人华侨成重要推动力量

  在江门,侨商已与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想起这几年公司在江门的落地及发展,江门次方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展鹏感慨万分。“有些时候,让自己不再左顾右盼,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领域或某件事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好比一位匠人的成功,既需要培育的沃土,更需要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决心。”

  为开拓大陆市场,祖籍开平的陈展鹏从香港回到江门。“我首先看中的是江门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广州与深圳虽然发展较早,政策配套相对完善,但企业竞争也相对较大,市场饱和度高,而作为粤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江门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日渐明显,因此我们最终选择江门作为打开市场的第一站。”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陈展鹏的公司已为不少本土企业、学校进行网站建设、网络系统构建等全方位的信息科技服务。从最初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到现如今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示范建设,陈展鹏也越来越能感受到江门的发展变化之快。“随着一系列政府决策的落实和推动,我认为,创新型企业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除了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自主研发力更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江门市道生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本立有着更多的想法。2013年,李本立经营的这家企业就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公司厂区规模不大,却能获得科技部认可,靠的就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意识,以及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

  “在新材料的研发方面,一定要有行业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一定要走在前面,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以前,新材料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制造一些产品都不知道用什么材料。现在,通过自主研发,我们掌握了高新技术,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李本立说道。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侨资企业累计4093家,引进资金已超过201.2亿美元,侨资企业已成为推动江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投资领域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受华人华侨投资者的青睐;从企业管理来看,华人华侨的海外经营经验应用更广泛,更能帮助本土企业打开国际视野。

  ■观点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国雄:

  完善双引双创平台,利用侨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江门的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期,社会经济发展既需要内部智库的力量,更需要海内外华人华侨来参与。作为传统的侨乡,江门的海外联系较多,侨务工作经验丰富,海外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江门应保持侨乡的特色,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利用侨资源和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江门打造双引双创标杆,应先打好基础,要结合侨资源优势完善各类双引双创平台。比如,通过侨智库这一平台,江门可以吸纳更多海外华人华侨的意见和建议。而侨资企业有着更多的国际贸易经验,对海外政策较为熟悉,他们与本土企业进行深化合作,则可以帮助江门产业壮大,走出国门。

  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超奇:

  优化科技型人才载体,做好高端人才服务

  科技型企业是集聚高端人才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江门要吸引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先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与扶持。只有人才载体不断升级,高端人才项目的承载力才能得到提升,区域创新活力才能增强。除了搭建优质的人才平台,江门还应出台后续人才配套政策和措施,持续推动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服务侨乡、扎根江门。(戴惠甜 谭芸馨)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