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闽南侨乡古厝处境尴尬 民间冀留住“乡愁”

2016年05月25日 0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图为房屋后人介绍普通墙体上有文字组成的“字体画”。 廖静 摄
图为房屋后人介绍普通墙体上有文字组成的“字体画”。 廖静 摄
图为古厝内斑驳的墙体。 廖静 摄
图为古厝内斑驳的墙体。 廖静 摄

  中新网泉州5月24日电 (廖静)在一座闽南风情十足的红砖大厝前,福建泉州南安市洪濑镇的一位六旬老人谢聪敏因祖厝部分木雕墙体失窃,而懊恼不已。

  闽南古厝受世界多元建筑影响,呈现出奇特的传统古建筑装饰形态,其华丽多姿的装饰纹样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内涵。但中新网记者连日来探访发现,泉州这些没有纳入文物保护的古建筑,营造了厚重侨乡韵味,却处境尴尬;不少古厝已经破败不堪,甚至大量失窃。

  新加坡华侨富商谢允成是南安最早捐资兴办文化教育的华侨之一。1901年间,他先后在家乡捐资建设第一所新式学堂和一座基督教堂,被当地民间誉为“洪濑教育第一人”。

图为古厝内失窃的墙体,只剩下空缺的部分。 廖静 摄
图为古厝内失窃的墙体,只剩下空缺的部分。 廖静 摄

  谢允成故居,位于南安市洪濑镇最偏远的一个乡村——葵星村,也是谢氏家族的祖厝。记者24日来到这座故居看到,建成于1892年的故居,经历100多年沧桑,外墙依旧鲜艳如初。

  伫立墙外,红砖古厝屋檐上一只石狮子已失窃,彩塑泥人部分已经脱落,但石柱、浮雕等每一处细节还依稀可见建筑的精湛工艺。身为谢允生曾孙的谢聪敏说,已将两扇重约1吨的木门以及屋内古木家具保护起来了,这些都是漂洋过海从东南亚运回来的。

  据谢聪敏介绍,他是从这座古厝里长大的,如今后人太多,可大部分已经搬入城市,祖厝无人看管。原先他母亲住在古厝附近,上个月母亲去世后,无人看管的房子半个月内就失窃了十多件雕有人物和生活图景的木质墙体。

  谢聪敏说,长久以来,宅子只能空置着,虽然几十年前就有一些文物商人出数十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买其中一件雕花太师椅或雕花墙体,可后人不忍祖辈心血付之东流,都拒绝出卖。

  “这幢房子比如今保护得当的蔡氏古民居建得更早,建筑技艺也不逊色。”谢聪敏说,但是由于位置比较偏,并没有纳入政府的保护范围;如今频频遭窃,不仅破坏了房屋原有的历史风貌,也让房子看起来更为破旧。

  像这样的百年古厝面临失窃和年久失修等问题,并非孤例。

  在位于泉州市中心不远处的古宅——王顺兴信局的“奇园”,记者看到,除了后人还住其中一间外,其余房间都闲置着。这幢房子的邻居陈如榕老人说,这幢具西洋风情的房子现为一个休闲会所,更早之前曾遭多次盗窃,被盗走很多古物。

  在王顺兴信局南侧,还有一座闽南古厝,也是王顺兴信局的一部分。厝内杂草丛生,门楼屋顶部分坍塌,已成危房。

  当地乡村还有不少上百年的古厝也面临同样情况。当地人说,不少华侨捐建的祖厝开始得到修缮,而更多的祖厝逐渐荒废;部分后人不愿意看到祖辈的心血付之东流,都拒绝出卖,却频频遭窃。

  “曾祖父也是地方名噪一时的华侨,他的故事如今记录在南安教育志、洪濑侨志等地方史料中。”谢聪敏认为,像谢允成故居这样保留侨乡记忆的古厝应该被好好保护起来,但后人因财力与人力不足,只能做最简单的防雨等保护措施,因此期待政府支持留住这一份即将逝去的“乡愁”。(完)

【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