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江门侨安会大楼:承载一代沙堆华侨的记忆

2016年06月27日 09:39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侨安会大楼历经80多年风雨,见证了历代海外游子的桑梓情怀。
侨安会大楼历经80多年风雨,见证了历代海外游子的桑梓情怀。

  (江门新会)沙堆镇有3万多人口,海外华侨华人就有近3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古巴以及墨西哥等地。华侨每次回乡,除了回到自己的祖屋或出生地,还必访沙堆圩镇的侨安会大楼。该大楼最初由加拿大侨安总会发动旅外侨胞捐款兴建,初衷是给回乡的华侨和侨眷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侨安会大楼历经80多年风雨,见证了历代海外游子的桑梓情怀,去年被列入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

  图纸在加拿大设计

侨安会大楼中西合璧的风格,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侨安会大楼中西合璧的风格,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沙堆中心大街沿西北方向,就可见到坐落在河涌边的侨安会大楼。灰黑色的色调,古朴的墙面,加上中西合璧的风格,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侨安会大楼占地面积1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内部设置是岭南传统的样式。楼顶正面有钟楼,左右有两只灰塑狮子,下有“侨安会”三字,门、窗装饰有西式的几何形式、卷草、缨络等图案。

  今年60多岁的李如松在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时,每天路过此处,见证了侨安会大楼的一段历史。如今,他是沙堆侨刊社工作人员,每天在侨安会大楼里办公。

  “沙堆侨安会大楼1929年动工兴建,图纸是在加拿大设计好后拿回来给工匠施工建设,1931年建成,建成后,《沙堆侨刊》社在此办公。”李如松告诉记者,侨安会大楼是海外沙堆华侨捐建,也是华侨们回乡必访之地,而《沙堆侨刊》是华侨的“集体家书”,同样是为了联络华侨情感。

  幸运躲过日寇轰炸

侨安会大楼1929年动工兴建,1931年建成,建成后,《沙堆侨刊》社在此办公。 林润开 摄
侨安会大楼1929年动工兴建,1931年建成,建成后,《沙堆侨刊》社在此办公。 林润开 摄

  侨安会大楼虽经风雨侵蚀,也受过人为破坏,但经过当地政府、侨联会及热心华侨的捐资修葺,如今依然保持当年的风采。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飞机轰炸沙堆的时候,在侨安会大楼周边投放了炸弹,幸好没有炸毁它。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捐款回来维修了一次。2004年,海外乡亲再次捐款维修,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比侨安会大楼楼龄更长、更古老的建筑,在新会乡间很多。然而,侨安会大楼承载一代沙堆华侨记忆,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李如松说。(文/图 冯瑶君)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