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侨乡梅州松口镇:千年古镇蓄势待发新力量(图)

2016年06月29日 10: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坐落在松口港务所旧址的中国唯一移民纪念广场一景。
坐落在松口港务所旧址的中国唯一移民纪念广场一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

  这是松口镇最有特色的两张“名片”。“名片”的背后,是这个有上千年历史古镇蓄势待发的新力量。

  松口镇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建制早于梅州,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随着水系交通的没落,松口繁华落尽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让其又再发生机。

  如今走进松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中国唯一的纪念项目“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传统村落等一个个国字号的地标次第出现,让这座城镇处处浸润着历史的厚重感,充满魅力。

  目前,松口镇正围绕着梅州市“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建设,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规划建设“南洋古驿道·客侨海丝路”,重现古镇昔日繁华。

  让古镇生机勃勃的,还有无处不在的柚子树,房前屋后,田野山坡,葱葱郁郁,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古镇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力量。

  2015年,松口金柚产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31.6%。得益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沉睡的古镇正在醒来。

修旧如旧的松口镇火船码头一角,明末清初成千上万的客家人在此踏上下南洋之路。
修旧如旧的松口镇火船码头一角,明末清初成千上万的客家人在此踏上下南洋之路。

  新格局

  规划建设“南粤古驿道,客侨海丝路”

  一条绕松口镇而过的河流,千百年来成为这片土地的生命之源,也让世界记住了松口。

  明末清初,千千万万的客家人就是趟过这条河流走向世界,松口因此也成为了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成为世界各地客家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符号。

  “松口,是梅州客家人走向印度洋的第一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广东省政府参事、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通过对梅州松口实地考察后得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松口也是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的第一港”,这一历史地位放在国家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显得意义重大。

  他认为,三方面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重要性:“第一,松口是梅州客家人近代以来离乡出海的第一大内河港口;第二,从这里拥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海外华人‘印度洋之路’项目在中国的唯一纪念碑可以发现,环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梅州客家籍华人占了相当比重,为所在国发展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第三,松口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第一港的独特历史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审视角度必须从太平洋向印度洋地区扩展,其影响不只是移民活动,还包括文化贸易上的交流,更是未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纽带之一。”

  历史上松口南洋古道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点,包括水路和陆路两个部分。松口镇区现存的火船码头是南洋古道水路第一站,陆路现保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有松口镇大黄村渡口和松源镇的松洪古道。

  历史上水系交通的发达也成就了松口“华侨之乡”称誉。目前松口旅居海外华侨约有8万多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清末以来,一些心系桑梓的松口华侨富商开始回乡投资置业,修路办学,在松口留下了大量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和绘画,无论是庙前街的连片骑楼,火船码头的松江大酒店,还是张榕轩、张耀轩故居的椰风蕉雨等,都为松口留下了作为海丝重镇的历史烙印,成为松口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013年,中国唯一移民纪念广场落户松口,纪念广场就设在松口港务所。今年4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又落户松口。这些国字号地标的落地成为松口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松口正以梅江河为纽带,串联松口古码头、古街区以及移民纪念广场等景点,围绕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规划建设“南粤古驿道,客侨海丝路”,融汇客家文化、海丝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南粤古驿道·客侨海丝路”的建设,目前,松口正发挥侨胞引领带动作用,主动联系海内外有影响力、有能力的投资者回乡兴业,让海外客侨了解体验中国松口“海丝文化”,引导广大海外侨二代、侨三代回国回乡投资兴业。

  同时注重人文引领,发挥华侨与人文软实力优势,加强与海丝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建设文化交流基地,打造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平台,与“印度洋之路”纪念项目7个广场所在国家和地区开展城市互动和结对,开展互访,促进与海丝沿线各国得的经济文化交流,放大“文化之乡”品牌效应。

  此外,谋划以华侨、侨批、水客、下南洋、印度洋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博物馆,建设客侨文化博览园,举办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设立海丝文化馆,展出见证与海丝之路联系的藏品,为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客侨以及各地客家人造访故土寻根访祖打造心灵港湾,打造客侨心灵回归区。

  “松口是梅州最有特色的古镇之一,其最大的点是古街古道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文化旅游业是最适合松口发展的产业。”经济学教授、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闫恩虎说,此外,松口的文化旅游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以及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目标。随着“南粤古驿道,客侨海丝路”的旅游版图的实现,松口发展的新格局也将形成。

中国传统古村落铜琶村古民居群。
中国传统古村落铜琶村古民居群。

  新动力

  以金柚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异军突

  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田野山坡,一望无际的柚子树枝头柚果累累,柚园里不时传来柚农的笑声,这大概是松口镇大黄村夏季最动人的风景。

  “今年我家柚子的收入预计与去年差不多,有50多万元。”大黄村48岁的村民廖小干说。廖小干中学毕业后就开始种植柚子,至今30多年,近年来柚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家种有柚子树大约1000棵,随着这几年大黄村柚子品牌的建立,收入也不断增加。”廖小干说,2013年,他花了100多万元在村中建起了一栋5层高的楼房,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廖小干只是大黄村众多靠种植柚子致富农户中的一员。“大黄村现有500多户2200多人,98%农户种植柚子。”大黄村委主任、村支部书记廖建明说,目前大黄村柚子种植面积4000多亩,年产量3200多万斤,年产值6000多万元,2015年,大黄村人均年收入2.5万元。

  大黄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柚子,“早期只是零散种植,真正形成产业化是最近这几年。”廖建明说,大概五六年前,村民纷纷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大黄村柚子产业的发展,“大黄村现有大大小小农业专业合作社80多个,其中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的有30多个。”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涌现,一方面实现了管理技术、销售渠道等的共享,降低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果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主体地位,实现了规模效益。

  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黄村充分整合资源,由全村28家金柚合作社成立全市首家村级组建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同时注册成立大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后,就实现了300多万元的盈利,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3年的8000多元增至2015年的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7.5万元跃升至近51万元。

  为加快金柚产业化发展,去年大黄村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金柚产业园。目前,已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建成了现代信息化柚果交易中心、跨季节蔬果冷藏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电商平台等,吸引了28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构建起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规模化购销平台。

  大黄村是松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松口大力发展以金柚为主的特色农业,在金柚生产和经营方式上,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承包,规模经营”的措施,将零星分散,分户承包的旱地、山坡地通过调整插花地等形式,连片开发进行种植经营。目前,松口柚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总产11.17万吨,年销售总量达20多万吨。金柚流通销售户销售带动经济效益1.2亿元,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格局。金柚特色产业成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2015年全镇金柚产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31.6%。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松口镇先后形成37个金柚种植专业村,这些专业村由于形成了拳头产品和大面积生产,提高了商品率,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全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4家、区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8家,1家沙田柚协会。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丘哲的故居“喆庐”。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丘哲的故居“喆庐”。

  新探索

  产业融合加快振兴发展

  沿着大黄村整洁的村道,穿过一片柚子园,一座中西合璧的古民居出现在眼前,灰墙黛瓦,质朴雅致,庭院树木苍翠,意境深邃。这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丘哲的故居“喆庐”。

  2014年底“喆庐”重新修葺对外开放。目前,“喆庐”与大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的幽林竹径、街心整治、荷塘月色、金柚公园、小溪古韵等景点连成一片,成为了乡村游的热点,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

  “大黄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有8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廖建明说,近年来,大黄村在大力发展金柚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整合村中古民居、古遗迹资源等,结合金柚种植,打造美丽乡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与大黄村数公里之隔的铜琶村正在践行的模式。

  梅县松口镇铜琶村素有“金盘、宝盖银幡下”之美称,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客家山村。村内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约60座,以及众多古桥梁、古码头、古私塾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有“粤东第一古塔”的元魁塔也坐落该村。

  近年来,松口镇结合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加大对铜琶、大黄、南下、梅教、小黄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使得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游热点。“在发展乡村游的同时,道路变得更通畅了,游客多了,柚子的名气也大,农产品也不愁卖了。”铜琶村委书记李启强说。

  根据梅州市委市政府“一区两带”的发展战略、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把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打造成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近年来,松口围绕“把果园变成公园、林区变成景区、产品变商品”的理念,依托古镇文化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出“农业公园构想”,将成片的金柚种植基地打造成广域的公园,集现代特色观光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林渔业体验基地、畜产业综合设施于一体的绿色休闲旅游空间。

  以金柚种植区为中心,松口大力开发金柚产业的旅游功能,挖掘金柚文化、山塘水库、农家乐、松口美食等绿色健康文化旅游资源,将园区打造成集农、农产品加工所、品味美食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将旅游资源与丰富的柚类资源、金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拓宽金柚产业发展空间,将金柚产业观光资源最大化。

  闫恩虎表示,松口古镇历史资源丰富,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同时,松口也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比较薄弱,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化程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式较粗放,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业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松口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将“三产”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互动、实现绿色崛起的新的发展之路。

  镇情

  经千年孕育,松口已成为客家人文资源集聚地,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松口古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移民纪念广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铜琶、大黄、南下、梅教、小黄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松口也被评为“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目前全镇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辖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约7.3万人。(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张柳青 何森垚 摄影)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