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侨乡泉州古道边上“姐妹榕”见证“下南洋”岁月

2016年06月29日 10:54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树根已成独木桥
树根已成独木桥
老榕见证村民“下南洋”往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天净沙·秋思》,对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蔡内村在外侨亲,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故乡那苍劲虬拔的老榕树,那千年泉榕古道、石拱桥、溪沙河,那顺济宫庙、贞孝牌坊……烙印在心,无法磨去。

  古道边上“姐妹榕”

  在洛江区马甲镇蔡内村,千年泉榕古道从村中穿过。“泉榕古道”即泉州通往福州的古道。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洛阳桥未建成前,泉州的通省陆路就被唤为“泉榕古道”。如今古道大部分已淹没在草丛中,仍有一些路段依稀可见历经风雨洗礼的斑驳痕迹。而古道边上的两棵老榕树,依然郁郁葱葱,守护着古村居民。数百年来,蔡内村人崇榕爱榕,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

  位于蔡内后梧自然村的这棵老榕树,独木成林,约有500年了。老榕树高达16米,树围近7米,四个大人都合抱不了。宽大的树冠,粗硕的树干,浓密的树荫,油绿油绿的,覆盖了500多平方米,走到榕树下,就像进入一片凉爽的丛林。树下,到处满是榕树根,钻进地里的、匍匐在地面的、高突在地上的。树根造型也很奇特:有的若游龙,有的像木桥,有的像小牛头……最奇妙的是树干,自上而下裂开一个月牙形,于是村民又把老榕树叫做母亲树。

  位于村口的另一棵老榕树,也有数百年了。两棵老榕树紧靠泉榕古道,一前一后相对而立,村民亲切地把这两棵榕树称为姐妹树。

  老榕树下“番客”行

  明末以来,虹山、罗溪、马甲甚至莆田仙游地区,由于地处山区,生活条件比较差。于是,很多村民出外谋生,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就是沿着这条泉榕古道,一直走到泉州、厦门,乘船去南洋一带谋生,单单蔡内后梧一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乡亲就有300多人。

  早年蔡内村民“下南洋”谋生,村中老榕树就是出发点。村民一大早在老榕树下会合,一起到前面的顺济宫跪拜妈祖,祈求一路平安;到祖姑庙祭拜祖姑,祈求在异地他乡能子孙兴旺。然后,村民回到老榕树下,抓起一把黄土和树叶,背上行李,穿过祖姑贞孝牌坊,踏过石拱桥,走到村口榕树下,回望村中默默相送的老榕树,想到今后再也无法在老榕树底下乘凉了,不禁潸然泪下……

  30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虹山、罗溪、仙游地区的村民,沿着泉榕古道,走过后梧榕树,“下南洋”谋生发展。因此,这段泉榕古道又有着“番客”路的说法。

  侨亲倾力馈家乡

  村中老榕树下前方,就是侨亲杜贞保的祖屋。上世纪初,村民杜贞保一行去马来西亚谋生。上世纪50年代,贞保、贞奏等杜氏乡亲,牵头成立新加坡南洋杜氏公会,带领联合杜氏乡亲,积极投入建设,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中。

  杜贞保一直记挂着故乡。他积极联络发动在外乡亲,于1983年筹资数十万元,重修祖姑贞孝牌坊。因种种原因,杜贞保无法回到故乡蔡内村。他嘱咐孩子要回馈故乡,捐资办学。

  杜贞保第五子杜南发博士不忘父亲嘱咐。改革开放初期就回泉州,在泉州投资创办化妆品公司。事业有成的杜南发博士,热心家乡公益事业。2013年10月,他牵头成立马甲慈善会,并捐资1000万元,以父亲母亲名义成立贞保林乃慈善基金,用于马甲镇助学助困、安老扶幼、奖学奖教、公益援助等;捐资350万元,支持马甲第二中心小学建设,并指导设立孔子国学教育基地,受到家乡人好评。

  如今,在洛江区、马甲镇两级党委政府大力关心,以及侨亲、乡贤、村民积极支持下,蔡内村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修葺一新的水泥村道,两旁正准备种植绿化林;乡村民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也建好了。尤其是乡贤杜振洪先生投资数百万元,利用村里山坡地、小池塘、荒草坡等,兴建起一个绿色休闲公园,园内设有小广场、音乐喷泉、石桌石椅,四周种有景观花草,还有游泳池等。下一步,蔡内还将成立村慈善基金会,建设村民居家养老中心等,另外还准备修复村中泉榕古道遗址、老榕树景观,村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林志党 杜天祥 文/图)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