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深圳光明新区归侨第三代学霸是如何炼成的?(图)

2016年07月14日 09:5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禤德宇以605分获得了光明新区理科第一名,他的好成绩源于勤奋好学。
禤德宇以605分获得了光明新区理科第一名,他的好成绩源于勤奋好学。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家住(深圳)光明新区的禤德宇和黄业玲分别选择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志愿。作为越南归侨三代中的佼佼者,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为引人注目。

  三十多年前,他们的祖父辈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回到祖国,迁徙到了原光明农场。尽管还保留着一些特殊的风俗,但多年的扎根,这个群体已经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父辈的文化素养不高到归侨三代的文化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从不重视教育到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个时代造就的群体,也正努力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从落后者变成同行者。走近两位高考成绩优秀的归侨三代,剖析他们的成长环境,或能从中感知到归侨侨眷这个群体的发展现状。

  专注和时间管理是制胜法宝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就读于光明中学的禤德宇总分605分,获得新区理科第一名。经过综合考虑后,他填报了中山大学。

  好成绩来源于勤奋好学。在总结经验时,禤德宇表示自己每天会及时将课堂当天内容消化掉,如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自己已经掌握的,他会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点;面对变化的题型,禤德宇会寻找出它们的规律,“有些题虽然变化了,但解题思路可能还是一样的;有些题考察的是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是一定要弄懂的。”

  英语是禤德宇十分喜欢的一门科目,对此他也有自己的心得。“学英语掌握词汇量是最重要的。”他用手机下载了查单词的软件,以方便自己随时随地能查阅。

  学霸几乎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他们比一般学生更自律。禤德宇也不例外,很多时候中午吃饭回到教室,禤德宇会抓紧时间和几个同样在学校休息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利用下课时间,禤德宇喜欢找老师问问题。他表示,自己能考出好成绩,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家庭能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都非常重要。

  在班主任眼中,禤德宇显得成熟又稳重。“学习很有计划,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布置的作业和训练题目。很谦虚,愿意请教自己同学。这些都是他能考好的重要原因。”

  就在禤德宇填好志愿后想去找一份暑假工锻炼自己的时候,家住光明新区迳口社区的黄业玲收获了653分的高考好成绩,浙江大学是她填报的第一志愿,她想利用暑假时间提前去看看这座坐落在美丽西湖旁的学府。

  初中在光明新区就读,黄业玲高中就读的是宝安区宝安中学,她的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浙江大学,“希望能走出去看看。”

就读于宝安中学的黄业玲今年考出了653分的好成绩,她认为,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就读于宝安中学的黄业玲今年考出了653分的好成绩,她认为,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谈起学习心得,黄业玲首先指出要专注,“上了高中后,早晚休时间太长,可能很容易走神,这就看个人能否集中注意力了。”此外,每个学科都有错题本也是她的法宝之一。“很多题目的原理是相通的,尽管表述不同。记录了做错的题,可以更好总结知识点。就不会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栽跟头了。”黄业玲认为学校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在忙于学习的同时,黄业玲也意识到良好身体是学习的基础,为此她每天都会花半个小时去跑步。

  高考结束后,黄业玲在家休息,喜欢看书的她现在看的是《喧哗与骚动》。她认为,阅读是一件能开阔眼界的事情。黄业玲很喜欢出自于《蝉》的一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别人的帮助是锦上添花,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学霸”父母培养出学霸子女

  对于禤德宇和黄业玲来说,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对于“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们都是生活在光明新区的越南归侨三代。

  在禤德宇高分成绩的背后,必须提及他的母亲张于琼。归侨二代张于琼七岁随父母从越南回国后,被分配到珠江农场。长大后认识了同为归侨二代的丈夫,嫁到了光明农场。

  在归侨侨眷的生活圈中,张于琼是出了名的重视教育。十多年前,许多人将孩子留在家中外出打工,但张于琼坚持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禤德宇出生时,张于琼和丈夫在广州一家企业打工,希望亲眼看着孩子长大的张于琼并没有把孩子送回光明给老人带,而是自己克服困难,带在身边,直到孩子要上初中才将孩子带回了光明新区,并在家悉心照顾孩子生活。

  在孩子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庭经济条件都是捉襟见肘,张于琼经常为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彻夜无眠;但她下定了决心,无论怎样辛苦也要供儿子上大学。对于这一段经历,张于琼只是淡淡地说:“这是责任问题。父母不在身边肯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有一个小细节很能说明张于琼对于教育的重视。张于琼的普通话非常流利,这在她的生活圈中是很少有的。这源于张于琼对儿子的教育思路。“在广州打工时,住的地方很多本地人,粤语版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这样对孩子学普通话很有影响。”为了让孩子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坚持在家中也用普通话跟孩子交流。

  爱看书是禤德宇和妈妈张于琼的共同爱好。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张于琼会尽量找时间带孩子去书城,两人一进去就可以泡一天。“住在哪里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营造出家庭学习的氛围。” 喜欢听歌、读书的张于琼,对麻将等活动没有兴趣,为了给孩子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家中的电视机都停用到快不能开机了。

  张于琼告诉记者,现在身边归侨圈的教育观念整体有了不少的提升,有不少家长会送孩子去教育培训机构,“大家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还不够。”作为一名学霸的妈妈,张于琼强调,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

  黄业玲也有一位非常重视教育的父亲。黄业玲的父亲黄家仪1979年随着父母从越南回国后,落户到了迳口社区。目前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黄家仪在社区开的便利店。对于他来说,有一位从小就优秀的学霸女儿当然会脸上有光,但是做老爸的也一直在学习更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

  黄家仪对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非常感兴趣。专家说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长也必须以身作则,跟孩子交流要像朋友一样,要讲道理。这些黄家仪都听到了心里去了,并且严格执行。“每天都看书,装模作样也要看,不敢去打麻将。孩子本来是要玩的,一看到家长都认真读书了,就会不太好意思出去玩了。”在黄业玲高中住校之前,家里电视一直没有接网线,仅仅就是个摆设。

  渐渐地,黄家仪对于家庭教育从跟随到有自己的心得。很多次开家长会,黄家仪都是打先锋,作为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上台传授经验。在黄家仪的规划中,他希望女儿能毕业后当老师,但是他笑着摇头,“女儿主意很大的。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更多归侨子女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当年,和黄家仪一起来落户迳口社区的归侨有三大车,他们像种子一样在这块土地生根发芽,见证并参与了原特区外的城市化进程。

  在不少人眼中,归侨群体的整体教育氛围不浓厚,归侨家庭孩子成绩不好。作为归侨三代,黄业玲坦言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属实,“不过通过近年来大家意识的提升,这种尴尬正在被打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发力,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在发生变化” 。

  黄家仪告诉记者,随着年青一代的归侨子女也开始组建家庭,“这些受过更高教育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对于这种转变,光明中学校长夏升红看在眼里。他告诉记者,现在初中部有大概15%的学生是归侨家庭子女。“多年前,学校曾做过一个归侨家庭子女的调研,当时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归侨子女。而现在,归侨群体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上都有了很大改变,通过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好,在学校归侨群体的概念已经模糊了”。

  夏升红认为,禤德宇能取得好成绩,是一个归侨侨眷群体正在转变的标志,“深圳的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归侨二代深切体会到没有文化的遗憾,被边缘化会失去很多,这会催生他们对归侨三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当然,新区在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等方面也做了很多。”

  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侨务中心主任郑兴裕告诉记者,在光明新区有8000多越南归侨侨眷,除了一些在政府部门、企业上班,还有很多是没有工作的。“但是现在大家也意识到,只有有文化才有出路。现在每年申办三侨生加分的也越来越多,这意味有越来越多的归侨子女进入到了高等教育阶段”。

  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外,要读书的社会环境也正在营造中。在黄业玲所在的迳口社区,每年的深圳读书月期间,社区都会举办一场作文比赛。黄业玲就参加了3场作文比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家都很积极参加,有鼓励作用。”

  离黄业玲家数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意盎然的黄氏大宗祠,它是黄氏家族在光明开山种地、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附近还有一棵巨大的百年榕树,这是黄业玲小时候与伙伴们嬉戏的“乐园”,也是村里人纳凉谈天的场所;在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公明水库,高高的大坝上已经种上了草皮,看上去颇为养眼,公明水库将成深圳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在黄业玲熟悉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后随着旅游的开发,会带来人流,也肯定会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希望在发展的同时能保护好人文的东西”。

  浙江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杭州西湖旁边,黄业玲的家在被称为“深圳西湖”的公明水库旁边。相隔千里,将两地连在一起的是“走出去改变命运”的渴望。这种渴望改变的个体汇聚成改变族群命运的溪流。在光明新区这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城区,归侨侨眷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追逐时代浪潮的重要性,并将之付诸实践。(柳艳 吴敏 唐朝钦 何俊 唐朝钦)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