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云南首个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揭牌

7月17日,南侨机工罗开瑚(左三)参与揭牌。当日,云南省首个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在昆明五华区揭牌,以此向市民展示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历史。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200余名华侨从东南亚各国回到中国,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他们中,有18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社区一角。当日,云南省首个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在昆明五华区揭牌,以此向市民展示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历史。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200余名华侨从东南亚各国回到中国,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他们中,有18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参观社区的观众。当日,云南省首个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在昆明五华区揭牌,以此向市民展示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历史。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200余名华侨从东南亚各国回到中国,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他们中,有18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解说员为观众介绍南桥机工历史。当日,云南省首个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在昆明五华区揭牌,以此向市民展示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历史。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200余名华侨从东南亚各国回到中国,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他们中,有18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罗开瑚在活动现场,身后是镌刻3200多名机工名字的英灵墙。当日,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百岁寿辰祝寿活动在昆明举行,国侨办、云南省侨办以及侨联、昆明市等单位和个人向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罗开瑚生于1918年,海南文昌重兴镇人。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9年,罗开瑚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成为当时3200名归国抗战的爱国华侨之一。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罗开瑚切祝寿蛋糕。当日,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百岁寿辰祝寿活动在昆明举行,国侨办、云南省侨办以及侨联、昆明市等单位和个人向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罗开瑚生于1918年,海南文昌重兴镇人。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9年,罗开瑚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成为当时3200名归国抗战的爱国华侨之一。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7日,人们为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当日,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百岁寿辰祝寿活动在昆明举行,国侨办、云南省侨办以及侨联、昆明市等单位和个人向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罗开瑚生于1918年,海南文昌重兴镇人。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9年,罗开瑚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成为当时3200名归国抗战的爱国华侨之一。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