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高甲戏发源地破传承难题 “娃娃戏班”登场(图)

2016年08月24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8月23日晚上,高甲戏发源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岑兜小学的学生们组成“娃娃戏班”,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伍建东 摄
    8月23日晚上,高甲戏发源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岑兜小学的学生们组成“娃娃戏班”,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伍建东 摄

  中新网南安8月24日电 (记者 孙虹)“多少年了,大家都不看戏。现在,娃娃们表演了,大家倒是来捧场了。”70多岁的洪阿婆口中所说的,是23日晚上在岑兜文化广场戏台上演的高甲戏《收水母》,参与演出的都是岑兜小学的学生,他们中年纪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7岁。

  24日,当记者走进福建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这个普通的闽南侨乡村庄一如平常,然而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依然沉浸在一场特殊的高甲戏演出中。

  作为高甲戏发源地,岑兜村民们对高甲戏从不陌生。“自明末清初高甲戏诞生以来,岑兜家家户户都有人学戏,被称作‘戏窝子’。”岑兜村党支部书记洪安平告诉记者,鼎盛时期,光是岑兜村就有23个高甲戏团,不管是各家婚丧喜事,还是村里庙会等活动,都要请上戏团热闹一番。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在传统戏剧逐步走向没落的大潮中,高甲戏也处境堪忧。“曾经,村子里就剩一个高甲戏团,而且人员不足20个,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洪安平和村民们都担心,如果没有“注入”新鲜血液,也许岑兜村高甲戏就会成为“过去”。

  2015年7月,岑兜村联合岑兜小学,在学校办起一个高甲戏兴趣班,开班招收了50多名小学生,希望以此让高甲戏向年轻一代传承。一年过去了,学有所成的孩子们经过今年暑假的刻苦训练,在开学前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小鼓响,唢呐吹……台上,孩子们装扮的戏中人物,提衣、舞袖、抬步,粉墨登场,认真演出,赢得观众们喝彩鼓掌。岑兜村高甲戏团团长洪建围不禁感慨,“很久没有这么热闹的高甲戏演出了。”

  “每天要练基本功,这是一件体力活,拿顶、下腰、前后空翻……”小演员黄结彦告诉记者,“上学时一天练一小时,放假后一天练6小时。一开始练拿顶,手撑不住总要摔下来,胳膊肘都摔破皮了。”但是,他乐此不疲,“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主教练林亚加对小演员们的初次登台表演还算满意,“孩子们能吃苦,这是高甲戏的希望。”他鼓励孩子,孩子们也鼓励了他。

  年纪小、资历浅,在高甲戏老演员的眼中,稚嫩的孩子们是不折不扣的“娃娃戏班”。为了这个“娃娃戏班”,村里将大部分村财拿出来,高薪聘请高甲戏师傅,还配备专业戏服道具。

  “高甲戏不能断了传承,虽然资金比较紧张,但也要咬牙坚持下去。”洪安平说。

  对于洪安平和岑兜村民们来说,传承高甲戏仍任重道远。村里垫资让孩子们免费学习的模式能维持多久,他们不得而知。然而,从“娃娃”们组成的戏班里,传承数百年高甲戏的岑兜村重新燃起了高甲戏焕发生机的希望之火。(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