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江门市博物馆三度赴北京展览 擦亮“侨都”名片

2016年08月30日 11:04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梁家后人在参观“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
梁家后人在参观“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

  2015年的8月25日,“金山伯的荣耀——近代江门五邑侨汇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开幕,这是我市华博馆第一次进京举办展览,很好地宣传了江门侨乡,也开启了我市进京举办展览的成功模式。

  今年5月22日,“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北京)举行。7月21日,“金山伯的荣耀——中国侨都·江门近代侨汇展”再次进京,在水立方展出。

  三度进京展览,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其中不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的大篇幅报道。尤其是“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该展览纪念梁思礼院士,让首都各界乃至全国的读者了解了梁启超的故乡——江门侨乡,也掀起了社会各界学习梁启超家族优良家风的一股热潮。

  可以说,市博物馆组织江门侨乡文物和故事进京展览,打开了我市文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市博物馆提出的展览“走出去”的目标。进京展览也通过文物、人物、故事的展示,让更多人认知江门;通过展览讲述华侨故事,更进一步擦亮了中国侨都这张金色的名片。

“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进京办展览,影响力成倍扩大

  近年来,我市提出“文化强市、侨务强市”,要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打造成为全国华侨史类博物馆中“一个权威展馆”,今年初我市也正式启动了江门五邑联合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我市的展览“走出去”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很好地擦亮了我市中国侨都这一品牌。在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期间,我市近代江门侨汇文物展赴中国钱币博物馆展出,并赴山西、湖北、广州、中山等地巡展。“这是我市首次赴京展览,获得良好反响。展览还被国家文物局纳入‘2015博物馆展览季推荐目录’。”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利元说。

  而今年5月22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以及7月21日在水立方举办的“金山伯的荣耀——中国侨都·江门近代侨汇展”,两度连续进京,更是获得巨大成功,引起更多的人对江门的关注和认识。

  三度进京展览,江门侨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这是市博物馆转变工作思路的结果,令人惊喜!

  “一座城市要想在国内甚至国际上获得知名度和美誉度,除了经济实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找到自己特色的东西,再通过讲述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刘利元这样告诉记者。

  “而组织各种文博展览到国内各地去展出,就是一种展示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最直接方式。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华侨历史文化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华侨文物、人物、故事的展示,让更多人认知江门;通过展览讲述华侨故事,擦亮中国侨都这张金色的名片。”刘利元说。

  至于选择在什么地方举办展览,我市文博工作者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不容小觑。“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去到北京举办展览,甚至获得广泛的关注度是十分不容易的,但一旦成功之后所取得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决定要把展览放到首都北京去展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更好地宣传江门。”刘利元说。

“金山伯的荣耀”侨汇展在水立方展出。
“金山伯的荣耀”侨汇展在水立方展出。

  进京之路坎坷,锤炼文博人的“战斗力”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利元讲述了数次进京展览过程。首先是展示什么的问题,刘利元告诉记者,举办展览是一座博物馆最“拿手”的事情。而虽然萌生进京举办展览这个想法,但是具体展示什么,找什么切入点去北京展览,就成为令我市文博工作者“头疼”的事情。

  “办展览,博物馆是有着先天优势的,首先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这是先天基础;其次我们还深化了对文物资源的研究,弄清楚了每一件文物的价值所在;同时我们认为,我们办的展览要着重突出江门华侨特色,只有突出华侨特色,找到江门侨乡独特的展览优势,才能够凸显出江门侨乡的特点。”刘利元说。

  不过,进京展览其实是一次“大考”,只有亲身经历的市文广新局和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才知个中艰辛。“在办展览前,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邀请首都各界的领导嘉宾参加展览,与展览场地的单位沟通协商各种具体事宜,我们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硬着头皮‘公关’,亲自去与各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同时,为了让扩大展览影响力,我们亲自上去“敲门”给首都各大媒体发出采访邀请。可以说,三次进京展览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容易,最后在我们的‘死皮赖脸’下,终于争取到了各界的支持。令人安慰的是我们办的这三个展览一经展出,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最终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刘利元说。

  记者了解到,5月22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展览每天的参观者达到了1.5万人次左右,也就是说在为期两个半月的时间中,观众高达100万人次之多。

  “据我们统计,华博馆一年的参观人数在40万人次左右,也就是说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展览,参观人数达到华博馆一年的参观人数的两倍还多,这种社会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此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宣传,其影响力更是非同凡响。我们举办这样一次展览,就让江门这座城市被更多人所了解,‘性价比’非常高。”刘利元说。

  在刘利元看来,这三次进京展览的“实战经验”,实实在在地把我市文博工作者的“战斗力”提升起来了,以后市博物馆再要办展览就“驾轻就熟”了。

  “接下来我市还将开展华侨与铁路、华侨护照等系列展览入京活动,进一步宣传江门。”刘利元信心满满。

  反响

  司徒美堂的孙女司徒月桂:

  家乡进京办的每一个展览我都不会“放过”。在我看来,这些展览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江门人的骄傲。在水立方举办的侨汇展中,不仅看见我的爷爷司徒美堂,还看见了其他许许多多鼎力支持国内抗战的华侨华人。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是十分幸福的。许多优秀前辈经历了太多苦难,也正是他们的自强不息,才有了祖国今天的强大。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为江门感到骄傲。这种爱国爱乡精神,我们要更多地宣传。

  江门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副主任马琳:

  长期以来,江门的对外宣传一直属于弱势,在北京听说、知道江门的人真是不多。尽管多年来我们利用驻京联络处的平台也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如与中央台10套合作拍摄“院士之路”,协助办“中秋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等,其效果都不如展览体现得直接和显著。展览的质量高,口碑的传播效果好,如北京一些单位把参观“一门三院士”的展览作为“两学一做”的实践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学习。这个展览起了非常好的宣传江门的作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崔怡娟)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