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晋江郑焕彩侨宅 见证民国爱国爱乡侨领童年

2016年09月05日 10:53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古厝沐浴在余晖之中,如诗如画。
古厝沐浴在余晖之中,如诗如画。

  燕子须归巢,人也要落叶归根。闽南侨乡有千千万万的游子在外漂泊,在这些老华侨的心中,燕尾脊就是家乡的一抹剪影。“双燕归脊”的屋顶,其凌空疾返的曲线,如同远在他乡的亲人归心似箭。处于(晋江)五店市入口处的一座侨宅厝身稍低于路面,因而屋檐上的燕尾脊更加突显。

  此侨宅的主人乃池店清濛村旅菲华侨郑焕彩,是民国时期著名侨领。他自幼在乡塾读书,光绪年间奉父命前往菲律宾,在当地读书一年,其父以“父子不责善”,让他进到别人的布庄当学徒。白天他拼命工作,夜间又努力学习西班牙文,不久便精通西文,熟悉商务。其父过世后,郑焕彩继承父业,着意经营发展,涉及航运、土产、汇兑等,事业遍及东南亚。

  郑焕彩爱国爱乡,热心代募购救国公债支持北伐;为家乡重修导水矶;赞助开办清濛学校,慷慨捐款泉州华侨女子公学、厦门女子公学等,在侨界赢得很高声望。历任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华侨教育会及南洋闽侨救乡会董事,马尼拉中华商会董事、马尼拉中华商会第26届会长。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郑焕彩病逝于菲律宾。

  郑焕彩童年的记忆是从这座闽南地区典型的红砖古厝开始的。清晨,喜鹊的歌声唤醒了宁静的农村,安谧的古厝又开始热闹起来了,爷爷喜欢坐在院子大堂里的藤椅上任身旁的紫砂壶氤氲着的茶香飘满整个屋子;奶奶是典型的闽南女子,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家务活。傍晚,乡邻们就在古厝前边吃晚饭边聊天,任夜幕悄悄降临。月亮撒下了一片银光,笼罩了整个村子。古厝外的空地是纳凉和闲话的好地方,乡亲们一边喝茶一边聊着七里八乡的那些事儿。古厝始建于清末,系典型的清末闽南古大厝,雅号“津雅斋”。这宅子内石与石之间做得没有丝毫的缝隙,浑然一体,一凿一锤全凭手工,精密如此,据说出自闽南民居典范杨阿苗故居同一批工匠的手笔。幸运的是在村落拆迁中,这些工艺精美的墙面,还有整栋古宅的红砖、灰瓦、雕花砖、石雕、木雕、灰塑、彩陶……都是在拆除前按建筑顺序编好数字,或整片切割或一块块卸下来从池店清濛村迁移至五店市。

  在椰岛天涯的郑焕彩经常看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热风带着海天的气息轻轻拂过,老华侨的思绪纷飞,远方屋顶高翘的燕尾脊把他的回忆带回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带回到那座精心雕琢的大宅。中厅梁楣上“源远流长”“和气所居”等题字,门厅右侧清末至民国时期名人字帖,尚可辨认。一副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行草墨书对联位于正厅挡壁:“妙机其微,离形得似;是有真宰,积健为雄。” 木作雕镂精美,施黑色油漆、绘泥金彩画,从细微之处让人仍体会到曾经的繁荣。宅前有石埕,后有花园。后厅开有两个拱门通后花园,门顶饰有砖雕,雕刻花鸟极精细。花园遍布花草,漫步小径,观花开花落,感受时光的韵味与悠扬。

  古厝是家族传承延续的血脉与密码,也是乡土之恋的一种外在呈现。漂洋过海的每一个华侨终其一生,无论漂泊何处,无论地位尊卑,归根到底那一座座双燕飞檐的红砖古厝都是他魂牵梦萦的所在。(吴晓川)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