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祠堂成侨乡江门文化印记 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2016年09月06日 09: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耿光堂是霞路村的祠堂建筑代表,跻身江门市首批10个市级示范祠堂。
    耿光堂是霞路村的祠堂建筑代表,跻身江门市首批10个市级示范祠堂。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9月3日,蓬江区举行了“2016江门市蓬江区第一届祠堂文化节”。事实上,五邑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特别是江门地区的祠堂别具特色,民间俗语常有“鹤山祠堂南海庙”“江门遍地是祠堂”等描述。由于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个曾经辉煌一时、包含着众多传统文化的载体——宗祠,日渐被淡忘,有些甚至处于“半荒废”状态。所幸近年来,祠堂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引起关注。

  如何进一步完善辖区祠堂各项功能,共同来把祖先遗传下来的宝贝发扬光大?五邑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在筹资修葺重现祠堂风采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让祠堂“活”起来,让祠堂不再单单是一种建筑符号,为其灌注旺盛的生命力。

  蓬江区首届祠堂文化节▶▶

    两个“江门市示范祠堂”获颁牌匾

  9月3日上午,“2016江门市蓬江区第一届祠堂文化节”开幕式在潮连街全民健身广场举行。据不完全统计,蓬江区共有各类祠堂200多间,多始建于明清时期。从2007年开始,蓬江区委、区政府逐年加大投入,古老祠堂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成为开展“道德讲堂”,看书读报、电子阅览,运动健身的新载体。开幕式上,蓬江区委副书记林伟勤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辖区祠堂各项功能,同时欢迎大家都献智献策,共同来把祖先遗传下来的宝贝发扬光大。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活动中对2015年获得“江门市示范祠堂”的潮连街卢氏宗祠和杜阮镇尹氏宗堂颁发了牌匾;而为更完整清晰地展现蓬江祠堂的风采,蓬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精心策划和编著了《细说蓬江祠堂》一书。该书在活动当天举行了首发仪式,蓬江区图书馆、各镇街文体服务中心代表上台接受赠送的新书。

  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嘉宾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文化节展板。祠堂展板以镇街为单位进行展示,分别有环市街、白沙街、潮连街、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展板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各镇街祠堂文化特色。

  “示范祠堂”建设如火如荼▶▶

    结合乡村游是活化捷径

  近来,乘坐公交车经过江海区滘头的市民就会发现,“赵公祠”被围蔽起来,正在进行修葺。这座“仍轩赵公祠”是赵宋后裔、滘头赵氏礼房分支的宗祠,修葺酝酿已久,经过一段时间发动筹款终于动工了;而滘头赵氏现存十几间祠堂中,辈分最高的是仁房祖赵仲方的“江门渔赵公祠”,该祠堂此前是文化站所在,目前已经腾出,赵氏相关负责人正张罗着按照“江门市示范祠堂”标准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该祠堂的修建历史简介,滘头赵氏从宋太宗第四子赵元份繁衍至今的宗枝示意图,摘录族谱里的家训等。

  在新会,同样是赵宋后代,古井镇霞路村的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已经跻身江门市首批10个市级示范祠堂,并获得“江门市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称号。该村20多个祠堂,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其申报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的重要砝码。霞路村众多祠堂的保护和活化,受益于新会区近年来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会从2015年起打造3个示范村建设,古井镇霞路村是其中之一,依托丰富的皇族文化、烧鹅美食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霞路村拟打造具有人文、历史教育、美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目前,新会2016年启动的15个特色村建设,三江镇新江村(赵建安郡王祠)名列其中,这是赵宋后裔在江门地区的又一个大型村落,相关政府部门已下达建设任务,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赵建安郡王祠正在自筹翻修围墙,结合乡村游进行保护和活化,江门的赵宋后裔皇族村展现的是崖门海战历史背景下独特的姓氏文化,祠堂作为载体,体面地修葺还不足以全面传承文化,如何活化,挖掘并展示其文化内涵是目前五邑各地正积极探索的课题。

  让祠堂“活”起来▶▶

    打造成文化传承新平台

  “作为侨乡,江门这些祠堂都是无法复制的城市‘印记’,是一个城市个性的代表。但是,如果对这些祠堂只谈保护、保存,只能作为一种建筑符号,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就难以挖掘出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纯告诉记者,要想充分发挥江门祠堂的作用,就要在保护祠堂的同时,活化善用,找到可持续的方式,让它焕发活力,从而提升城市内涵与魅力。

  江门市2015年创建“祠堂文化示范工程”以来,已建成10个市级示范祠堂和35个县级示范祠堂。其中,开平塘口仓东村更是荣获“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成为“活化”祠堂文化的典范。按计划,2016年,江门将实现镇(街)农村祠堂文化建设全覆盖。

  为了顺利开展祠堂活化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江门市成立了“祠堂文化研究会”,专题研究推进祠堂文化建设。设立“祠堂文化建设基金”,市财政安排5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给予每个市级示范祠堂1万—2万元的经费补助,主要用于修缮祠堂硬件条件、改善祠堂软件条件、开展祠堂活动等。各级财政也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

  要想让祠堂不再单单是一种建筑符号,就要给其灌注生命力。江门的示范祠堂就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将祠堂打造成文化传承新平台、乡风民俗博物馆,以及“侨”特色的国学教育新阵地。

  外海五大祠,将一个仅仅是祭祀陈氏祖先用的纪念馆,通过改造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地;新会罗坑镇石咀乡(沙冈)林氏家庙,发挥着“乡村博物馆”与国学教育基地的功效;而作为开平市最著名的古祠堂——开平风采堂,自竣工起开办小学,又于1940年创办风采中学,为社会培育人才至今。(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