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外侨局、侨联发挥“侨”优势 实干显成效

今年以来,(广东江门)台山市外事侨务局、归国华侨联合会(下简称台山市外侨局、侨联)紧紧围绕台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侨务强市”战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发挥侨务资源优势,真抓实干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该局构建侨务工作大格局,将“侨”元素更好、更有效地融入到台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增创台山侨务新优势;贯彻落实“侨务强市”战略,做好引资引智引制工作;积极开展“知侨心、懂侨心、暖侨心”的“三心”服务,做好“安商暖企”工作,助力侨资企业发展……

A 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提升侨务队伍素质
按照台山市委的统一部署,台山市外侨局、侨联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党员干部3次参观学习,观看了3部微电影,学习了党章党纪。
今年上半年,台山市外侨局组成调研组,对基层侨务组织现状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深入部分镇(街),与镇(街)主要领导、负责侨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现已形成《关于加强基层侨务队伍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呈台山市委、市政府审批,审批通过后,下一步拟建议台山市委、市政府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到各镇(街、场)执行。
5月13日,台山市外侨局、侨联举办基层侨务工作者暨侨刊乡讯采编人员培训班。各镇(街、场)负责侨务工作的干部、侨刊乡讯采编人员、侨联委员共9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课程主要有摄影和图片编辑、台山华侨历史以及传达中国侨联九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

B 构建侨务工作大格局将“侨”元素融入各领域
构建侨务工作大格局,就是将“侨”元素更好、更有效地融入到台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职能部门大力协助,抱团发展,共同发力,助力台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创台山侨务新优势。
侨务工作大格局的工作机制是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任务是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商决定重大事项。目前,台山市外侨局已草拟《关于构建台山市侨务工作大格局的实施意见》呈台山市委、市政府审批,审批通过后,下一步拟建议以台山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到市直有关单位、各镇(街、场)执行。
C 做好引资引智引制工作“侨务强市”交出首份满意答卷
台山市外侨局深入贯彻落实台山市委、市政府“侨务强市”的战略,交出首份满意答卷——5月4日,该局对接引进的台山市旅泰乡亲杨锡祥先生与台山工业新城签下意向书,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工业新城兴办一家专业生产航空机箱、舞台设备的公司,预计企业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多元。
此外,2月24日,该局全体班子成员前往工业新城取经学习,与工业新城相关负责人围绕“侨务强市”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对接;同日,该局邀请的澳大利亚台山籍青年科学家甄国亮与父亲甄荣照一行来访台山,参观考察台山工业新城,了解工业新城的投资环境,洽谈投资意向。
D 积极开展“三心”服务 做好“安商暖企”工作
台山市外侨局积极开展“知侨心、懂侨心、暖侨心”的“三心”服务,班子成员深入侨资企业调研,了解侨资企业的所想所求,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协助企业解决困难。今年上半年,该局共到5家侨资企业调研。5月10日,该局班子成员到侨资企业——台山平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将近期的惠企政策带到侨资企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局共办理《外国人来华邀请确认函》9批13人次,方便了台山企业的对外交往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助力台山企业发展。
着力打造“华侨之家”,华侨服务中心启动对外服务。结合“知侨心、懂侨心、暖侨心”的“三心”服务,该局做好为侨服务工作,着力将侨联大厦打造成为“华侨之家”。为方便华侨及各界群众前来办理涉侨业务,该局将一楼原资料室重新改造,安排侨政股、外事股进驻办公,建成华侨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主要办理华侨回国定居业务,华侨房屋确认证明书,归侨和侨眷身份证明,侨务法规、政策咨询服务以及华侨合法权益保护,有关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及国内亲属的来信来访,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的护照、通行签证和通行证签注,以及承办上级主管部门和台山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该局专门为服务中心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增聘工作人员培训上岗,并将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等上墙公布。
E 落实倒逼任务 侨情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
侨情调查是台山今年的倒逼任务。截至去年12月,台山市外侨局已完成各镇(街)以及市直部门的调查摸底工作。今年以来,侨情调查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主要是对调查摸底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录入,并查缺补漏。今年上半年,该局完成侨情调查9项内容录入工作的8项,包括海外华侨华人总数、重点人士、重点社团、留学生、归侨侨眷、侨资企业、侨刊、友好城市学校医院。该局根据各镇(街)上报的海外华侨华人人数,整理了台山旅外乡亲分布情况表及各镇(街)旅外乡亲分布情况表。未完成录入的是侨捐项目,由于侨捐项目多,再加上系统问题,该局现已抓紧时间按照江门市外侨局的指引进行录入。
文/图 区景常 曾小娴 吕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