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时隔近80年 马来西亚丁氏宗亲回闽西寻根(组图)

2017年05月18日 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丁伟强(中)携家人回到祖坟祭祖。 郑嘉雯 摄
图为丁伟强(中)携家人回到祖坟祭祖。 郑嘉雯 摄

  中新网上杭5月17日电 (郑嘉雯 丘金燕)“爷爷,我们终于回家了!”16日上午10时许,雨后初晴,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城西村山间,远道而归的马来西亚华裔、上杭丁氏第二十九代裔孙丁伟强,带着爷爷丁福章对故土的深深思念,携一家老小数十人,不远千里回到丁氏家坟,省亲谒祖。

  这是丁伟强一家首次踏上祖地这片热土。

  丁伟强,今年52岁,马来西亚马六甲客家公会副会长、福章雕刻的第三代传人,是马六甲准拿督勋章的获得者。上世纪三十年代,伟强的爷爷丁福章独自背井离乡、飘扬过海下南洋做生意,于1936年在马六甲的豆腐街创立了福章书店,兼营书籍、印章雕刻。

图为丁伟强一家与在上杭的丁氏宗亲共同来到客家族谱博物馆寻根。 郑嘉雯 摄
图为丁伟强一家与在上杭的丁氏宗亲共同来到客家族谱博物馆寻根。 郑嘉雯 摄

  1938年,为躲避战乱,丁福章特地回乡将家人接到马六甲,自此在异乡扎根。那一年,伟强的爸爸丁炳星刚满4岁。1965年,丁伟强在马六甲的世遗地标所在地——荷兰红屋出生。

  虽然生长在异国他乡,从未回乡,丁伟强内心却始终拥有一颗炽烈的中国心。他始终没有忘记父辈们说的话:我们是中国人,是闽西客家人。平日里,丁家的一日三餐都是以中餐为主,红烧猪肉、干蒸鸡肉、芋头等传统客家菜肴是家常必备菜。

图为位于上杭城区新生巷的丁家祖宅——丁家大院。 郑嘉雯 摄
图为位于上杭城区新生巷的丁家祖宅——丁家大院。 郑嘉雯 摄

  此次,在上杭丁氏十二承事郎公宗亲联谊总会和各丁氏亲友的共同努力下,伟强终于替爷爷完成了遗愿,踏上回乡的路程。

  16日下午,伟强与儿子带着刻有“祖德流芳”四字的牌匾,荣归故里,回到位于上杭城区新生巷的丁氏大院,向丁氏联谊总会敬献匾额。同时,在大院正厅里,他与三十余名宗亲同胞进行茶话座谈。

图为丁伟强与儿子向上杭丁氏宗族敬献“祖德流芳”牌匾。 郑嘉雯 摄
图为丁伟强与儿子向上杭丁氏宗族敬献“祖德流芳”牌匾。 郑嘉雯 摄

  “感谢宗亲们的热情款待,让我们这些久别故土的游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与乡情,体会到了回家的感觉。大家团聚在此,我觉得自己就像原本就生长在这片热土上,从未离开过一样。”置身于爷爷魂牵梦萦的故乡祖屋内,丁伟强激动不已。

  “宗亲伟强一行人心系故土,回乡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崇宗睦族的善行传承的最好体现。客家民系同根、同源、同文化,丁氏的回乡将成为增进客家祖地上杭与海内外客家同胞血脉联系的又一纽带。”上杭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包晓东说。

图为丁伟强一家向上杭丁氏宗族敬献“祖德流芳”牌匾。 郑嘉雯 摄
图为丁伟强一家向上杭丁氏宗族敬献“祖德流芳”牌匾。 郑嘉雯 摄

  丁伟强一行还特地参观了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感受海内外客家人一脉相连、同宗同源的血肉之情。

  站在丁姓家谱前,丁伟强感慨:“游子像放飞的风筝,一根线牵引在祖国的手上,无论飞得多高、多远,联系始终不会断。”一席话语,道出了千千万万身处异乡的海外华人的内心共鸣。(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