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挖掘“侨海”特色 助力脱贫攻坚

中新网四川黑水6月26日电 (记者 张金川)“如何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挖掘“侨海”特色,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一直是致公党近年来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福建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主委薛卫民在四川省黑水县调研时如是说。


26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结束为期4天的阿坝州黑水县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调研。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刘珂,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叶敏,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秘书长王惠忠等调研组一行12人参加此次调研活动。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新任务,也是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领域。根据致公党中央统一部署,自2017年起,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对口四川省阿坝州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薛卫民先后两次带队赴阿坝州的理县、小金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调研。



黑水是贫困山区,1994年至2011年间3次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再次被列为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如今,黑水着力识真贫、扶真贫、真脱贫,全力确保290户971名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村退出,实现县摘帽目标。
通过此次走访和调研,调研组体会到,脱贫攻坚进程中爬坡过坎的地方很多,比如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探索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增强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帮扶等。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既是监督,更要帮助呼吁、帮助解决困难。”薛卫民指出,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在下一阶段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中,要多用心用情,对民主监督机制再完善创新一些,对民主监督流程理得再顺一些,对民主监督实效再强化提升一些。
在座谈会上,薛卫民还提到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赤溪村的脱贫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实打实的政策与心贴心的诚意打动村民,赤溪村整村实行了搬迁。后来,八闽大地全面展开了一场跨世纪的“挪穷窝”“拔穷根”的脱贫行动。如今的赤溪村,更加注重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
“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时候。”薛卫民强调,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各民主党派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致公党是中国唯一的涉侨参政党,有显著的“侨”“海”特色。福建的致公党员有80%是归侨侨眷或有其他海外关系。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我们按照精准扶贫的思路,这次特别带了几位致公党员企业家来这里调研。”薛卫民表示,希望企业家们能帮忙引项目、引技术、引资源,也希望企业家们能在阿坝州的热土上寻商机、谈合作、促发展。
薛卫民还表示,要做好“侨”“海”文章,涵养好侨务资源,向所联系的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具体而生动的摆脱贫困故事;同时,积极动员更多的致公党员参与阿坝州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来,让阿坝州和福建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