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中山沙溪镇《下泽侨刊》:坚持34年的村级侨刊

2019年09月03日 09:15   来源:中山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一本坚持办了34年的村级侨刊

  为让3000多名海外乡亲及时了解家乡信息,沙溪镇下泽村《下泽侨刊》从1985年创刊至今坚持出版,是中山唯一一本村级侨刊

  位于沙溪镇中心区域的下泽村,为了更好地联络3000多名海外乡亲,及时传达家乡发生的变化,并让村民了解海外亲人的近况,从1985年开始,村里就坚持出版了自己的侨刊——《下泽侨刊》。记者从市侨务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有8家侨刊乡讯,《下泽侨刊》是唯一以村委会名义编辑的侨刊。在侨刊众多的广东省,村一级办的侨刊也属凤毛麟角。

  从17年只出4期到1年出两期

  8月底,记者第二次到下泽村采访时,恰逢侨刊现任主编、下泽村的老支书黄富标与村侨联去澳大利亚探望乡亲回来。他介绍,本次10天的行程,与超过30位本村侨胞见了面。同去的村侨联会主席李素群告诉记者,看到他们带去的《下泽侨刊》,乡亲们连连称赞。多人表示,将从海外寄作品回来,希望能在侨刊发表,更多的侨胞则希望能及时读到家乡的刊物。李素群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将这样的‘家书’送到每一位侨胞的手中。”

  这本村办的侨刊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黄富标告诉记者,当年创办侨刊有两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回乡省亲的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全省都兴起了“侨刊热”,沙溪镇也是那几年开始出版《隆都侨刊》,侨胞超过3000人的下泽村,因此也想拥有一本自己的侨刊。二是当时有不少侨胞向村侨联会捐赠现金和物资,支持家乡发展,经过村委会讨论同意,通过办一本侨刊刊登捐赠名单的方式,表达对这些海外乡亲支持家乡的鸣谢。比如在1993年出版的第三期《下泽侨刊》,就是为了鸣谢澳门乡亲卢伟硕先生为村里的捐款建校而制作的,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以他的捐助报道为主。

  记者发现,下泽村早年出版的侨刊时间间隔比较长:第一期是1985年出版,第二期1991年出版,第三期1993年出版,第四期2002年出版,4期侨刊的出版时间跨度长达17年。黄富标告诉记者,当年拿到刊号后,才发现办杂志的不容易,村里严重缺乏具有撰稿、编辑能力的人才,“第三期和第四期之间隔了近10年,原因就是时任刊物主编就去了香港,而这一职务需要有相当的经验和背景,能够与侨胞进行很好的沟通才能胜任,村里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只好搁置下来了。直到2001年,原主编回来了,大家一商量,就继续办下去。”从2002年开始,《下泽侨刊》开始步入正轨,起初是每年一期,后来改成每年6月、12月固定出版两期。

  一本小小的侨刊,虽然印张和字数不多,但是需要做的工作不少,而且费用不菲。李素群告诉记者,侨刊是免费派发的,村里经济并不富裕,开始做侨刊的时候,还需要村里补贴一些费用,多的时候要补六七千元。后来,侨刊发行到世界各地,下泽村的乡亲们自愿给侨刊捐款,才逐步摆脱了贴钱的境地。从2007年起,侨刊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了。记者翻看每一期侨刊,前面都会有单独一页的“鸣谢”,把海外和国内捐款乡亲的名字和金额都附在上面。最新一期(37期)中,乡亲们共捐款850美元、200加币、200澳币及10400人民币,折合人民币总计约为18000多元。据了解,捐款多的时候能达到二三万元。

  内容丰富 传递家乡好声音

  8月中旬一个雨后初晴的上午,记者第一次去到《下泽侨刊》编辑部时,侨刊编辑部最年轻的编辑余绮程正在打包邮寄新出的第37期侨刊。只见她熟练地把一个个打印好的姓名用不干胶贴到侨刊封面上。“今天我要寄的侨刊有一百多个地址,先把需要侨刊的乡亲名字贴在书上,然后将生活在一个地区的杂志整合在一起打包寄出。”她说,早期会将每一本侨刊都单独寄到有需求的乡亲手中,但是现在邮费太高了,寄出国最贵一本的运费达到了140元,所以改成统一寄到华侨比较集中的所在城市的同乡会或者从善堂,再通知他们有空去领取。

  《下泽侨刊》刊名为著名书画家余菊庵题写。黄富标介绍,菊庵老先生就是下泽村人,创刊时他也被聘为编委,大家就一致推举他为杂志题写了刊名。翻开侨刊,可以看到内容颇为丰富,主要分成几大类,一是家乡发生的各类新闻,二是近期回村里探亲侨胞的信息,三是海外乡亲在国外的近况,四是本村人写的一些回忆当年的文章。在此之外,还点缀有文学、绘画、摄影等栏目内容。余绮程介绍,杂志目前开设有14个栏目,稿件内容都是每个栏目的责编平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多侨胞回村里时,都会来侨联会要几本侨刊带回去送乡亲,还鼓励他们继续办好侨刊。记者看到一封澳大利亚的乡亲王章容1990年写给侨刊的信,对她回国省亲期间在村里受到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并谈到以前在外国看到的很多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是失实的,通过回国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和变化,感到很欣喜,也希望今后侨刊能够给海外乡亲传递更多祖国发展变化的信息。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分享最新信息

  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下泽侨刊》也慢慢在圈内做出了名气,在省、市级侨刊评比中屡屡获奖。每次出去开交流会的时候,都会有同行要求进行侨刊交流。前几年,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还专门和他们联系,希望每期给他们寄样刊存档。

  随着近些年资讯传播方式不断进步,侨刊的编辑部也出现一些新变化。记者在下泽村侨联会的二楼发现了一套已经蒙尘的录音设备,余绮程不好意思地介绍说:“前几年我们曾想办个电台,传播家乡的声音。当时想通过土豆网这个平台来做,设备都买好啦,后来才发现没那么简单,人力、技术,我们都不熟悉,又只好放下了。”

  李素群说,侨刊编辑都是义务的,村委会派过来协助工作的年轻人也多是兼职。随着微信在海外的普及,侨刊编辑部把相同地域的乡亲拉到一起,组建了好几个微信群,比如“旅外乡亲群”现有56名成员,主要居住在夏威夷,记者看到这个群的公告为“联系海外乡谊,关怀提醒帮助”。另一个悉尼的同乡群人数较少,只有十来人。黄富标介绍,平时他们会在群里互相分享、交流信息。特别是村里发生的重大事情,会及时分享到群里。

  2017年12月,侨刊编辑牵头的“中山沙溪下泽侨联”微信公众号推出,栏目包括“家乡关注”“海外侨情”等,目前已经有数百人关注,绝大多数都是下泽村在海外的乡亲。

  作者:查九星 陈家浩 黄婉盈 孙俊军 吴雨萍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