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浙江籍华侨华人积极奋斗:让世界“侨”见中国魅力

2019年10月19日 17:3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986年的绍兴柯桥,乌篷船上载着华侨企业生产的华日电冰箱。 华日供图 摄
    1986年的绍兴柯桥,乌篷船上载着华侨企业生产的华日电冰箱。 华日供图 摄

  中国侨网杭州10月19日电(柴燕菲 张煜欢)从率先进入经济特区和广大沿海侨乡投资兴业,拉开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序幕;到催生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归国成功创业者,成为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再到讲述好中国故事,架起中外沟通文化桥梁……翻开新中国成立70年画卷,是一部侨界的拼搏奋斗史,也是一部侨胞励志报国史。

  在6000万海外侨胞中,拥有资产约占海外华侨华人总资产20%的浙江籍侨胞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他们以丈量世界的目光,拥抱“中国机遇”,投身“强国梦想”。透过他们的归来,让世人“侨”见中国。

华侨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华日供图 摄
华侨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华日供图

  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拉开投资兴业发展序幕

  近代浙江华侨出国,起始于19世纪40年代,兴于新中国成立后。200万侨胞从东南沿海出发,从小生意做起,在海外生根发芽。

  而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许多外资还在徘徊观望之时,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率先“归来”。1980年,由海外华侨回国投资的浙江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成立,拉开浙江对外开放序幕。

  出身于华侨家庭的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励君,在改革开放的曙光中选择投身实业。在工业品紧缺的年代,华日电冰箱一经生产便大受市场欢迎,但一纸要求华日“关停并转”的文件,又让其陷入生产停止的困境。带着中国侨联开出的介绍信,陈励君“七上北京”,最终得到允许限量生产的“准生证”。

  “可以说华日‘起死回生’的经历给予了很多华侨归国办企业的信心。”陈励君说,“改革初期很多华侨冲破阻碍回来,虽说一开始做的是餐厅等小本买卖,但他们切实带回了国外的理念、资金、技术。”

浙江侨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浙江省侨联供图 摄
浙江侨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浙江省侨联供图

  面对束缚和与阻碍,成百上千如陈励君般的华人华侨摸着石头过河,投身建设中国的热潮之中。仅以浙江改革开放的先发地之一温州为例,21世纪之初侨企便创造了温州经济中的“80%现象”,即温州市侨资企业数量、投资额均占三资企业总数及总投资额的80%。

  目前浙江省共有侨资企业3.8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4100亿美元,并启动了世界(温州)华商综合试验区、金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等开放试验窗口。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浙江是侨务大省,广大华侨是浙江省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越来越成为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纵观全中国,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侨商走到哪里,政策改革就走到哪里,其为日后外商投资纷纷进入中国“开路”。

  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硬实力”改变中国

  改革开放的步伐中,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身处海外的侨胞很快嗅到这份机遇。

  20世纪90年代,留学日本的姚力军成为世界范围内少数几位掌握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的专家之一。而当发现中国使用的上述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后,其踏上回国创业路。2005年,姚力军在浙江宁波成立的江丰电子成功研发第一块中国制造靶材;2014年,中国第一炉“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在此投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低氧超高纯钛的国家。

  与姚力军一样,见证中国人工耳蜗市场被外国公司垄断的李楚,回国成立诺尔康杭州总部及美国研发中心。经过近200例临床试验、5年时间、1.9亿元资金投入后,2012年,技术标准相当、价格只有进口产品1/3的国产人工耳蜗问世,成为国人买得起的“中国制造”。

  现如今,浙江的归国人才中,涉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领域的已占85%以上。从过去的“三把刀”(菜刀、剃刀、雕刻刀)到“三师”(医师、律师、会计师),再到“三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华人华侨身份不断转变,创新力不断增强。

  浙江的创新进步是中国重视海外科创人才的一笔侧写。国务院侨办每年都遴选10—20个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予以支持,促进国家和地区科技经济发展。

  眼下,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有志于创新创造的侨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中国故事的讲述人:让世界“侨”见中国魅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侨胞遍布世界各地,既有广泛的国内外人际关系,又有丰富的异国文化交流经验,是中国故事最积极的讲述人,也是最有效的讲述平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如何“以侨为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华人华侨新的使命。

  浙江省侨联主席连小敏介绍,如今浙籍侨胞多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凭借资金、技术、人才和跨国营销网络等优势,积极兴建境外经贸合作区、“飞地”产业园等,在助力本土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同时,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目前,浙江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12家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文化交流方面,浙籍侨胞近年来也通过助力创建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担任国际文化交流公益大使,参与文化寻根等活动,促进中华文化融入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中。

  为深化海外华文传播影响力,如今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远程直播课已程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正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我们还要持之以恒地推个性化的定制课教学服务,协助海外社会提升华文教育水平。”基金会项目部主任李晓梅说。

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浙江参与“寻根之旅”。 翁娴 摄
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浙江参与“寻根之旅”。 翁娴 摄

  “海外侨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最早一批投身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廖春荣说,“我们要担当起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中来,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侨界力量。”

  如今,中国有逾6000万海外侨胞分布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归来的路途中见证着中国发展奇迹,在创造骄人成绩的风采中成为世界看见中国的一扇窗口。(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