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山东青岛侨界医疗专家投入战“疫”一线

2020年03月04日 10:5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4日电 据山东省侨联网站消息,面对肆虐的疫情,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自2月2日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了三批次共143名医护人员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开展医疗救护、防控疫情工作,这其中也活跃着一群留学归国人员的身影。截至2020年2月18日,青大附院奋战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的留学归国人员有30人,赴湖北一线以及进驻隔离病房的有6人,他们分别是援鄂医疗队的牛海涛、方巍、赵京明、冯伟、李春梅和医院内隔离病房的潘华政,他们响应号召集合并奔赴前线战场,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将所有爱心与耐心留给了患者,生动诠释了新时期留学归国人员精忠报国的赤诚肝胆。

  甘当“主心骨” 勇做“排头兵”—美国留学归国、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牛海涛

  1月24日,除夕夜,青大附院接到紧急通知,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前往武汉支援。2月2日,青大附院10名医护人员组成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2月9日,青大附院再响集结号角,深夜1小时132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由医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队,并于当天下午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重症病区。

  副院长牛海涛在整个队伍中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他不仅要对接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还要明确医疗队分工,保证后续在前线医院的工作顺利进行,对接工作,他冲在最前,进驻医院,他冲在最前,就连日常生活中一些防控的小细节,他都要做到位。除此以外,他心里最重的任务就是保证整个医疗队队员的健康。牛海涛带领团队将队伍在武汉居住的酒店自行做了区域划分,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所有队员从外进入酒店,也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安全。“我们希望尽快取得胜利,但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作为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我会照顾好战友,力争让每个人都能在春暖花开时毫发无损地凯旋”,牛海涛说。

  不忘医者初心,牢记担当使命—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方巍

  方巍,美国留学归国,主任医师,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第二党支部书记。在得知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到前线抗击疫情,同时,他也一直作为医院抗击疫情专家组的成员参加医院CNP救治工作,为此,他放弃了春节假期,主动参与到临床一线值班,保证科室工作顺利进行。

  2月9日,正月十六,方巍作为青大附院第三批132人医疗队中的一员驰援湖北武汉。到达武汉后,作为医疗组长的方魏,第一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身先士卒,申请第一个进入病区、第一个值夜班,在他的第一个班上,病区里就一下子收治了43重病人,其中部分是危重病人。青大附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主要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的损害,繁难之下,脏器功能的评估工作变得更加不易。面临全新的困境,面对持续增长的死亡率,方巍没有畏难,能征惯战的他以“重症超声”为新型武器,改进作战方式,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筛查,尤其是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床边评估,从而及时完成呼吸支持方案的调整和补充。在方巍的引领和推动下,重症超声技术已经与医疗队的全面工作紧密融合,真正成为医护手中的一把利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方魏在紧张忙碌的救治工作之余,还参与CCUSG编写《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建议》的工作,为疫情一线的广大医护提供经验借鉴。被问及对接下来的救治工作是否有信心时,他坚定地说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有医护人员勠力同心,有全国人民和衷共济,一定会早日打败NCP,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大爱无疆显真情,援鄂勇士再出征—麻醉科市南病区冯伟

  冯伟,美国留学归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大附院麻醉科市南病区副主任。

  当看到医院发布“抗击新冠肺炎援鄂医疗后备队招募倡议书”后,冯伟毫不犹豫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英雄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我是医生,我先上。”冯伟不仅医技高超,而且平易近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对患者认真负责。生活中,他勇挑重担,一马当先,是同事们的知心大哥。麻醉科平时工作繁忙,加班加点都是常态,每当谈到家庭,冯伟总是充满愧疚。去年冯伟因工作需要,到美国进修学习了一年,连孩子高考和填报志愿都没能陪在身边。“平时工作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他妈妈在管。尤其在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候没能陪在身边,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原本,这次春节假期,冯伟计划着好好陪陪妻子和放假在家的孩子,但是国难当头,冯伟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他说,“面对疾病,我们不能退缩,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将其击垮,我想对于孩子,也许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出发那天,他早早来到医院,为了减少感染几率,他把头发剃光,轻装简行的出发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冯伟用自己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新时代英雄的意义。

  全力付出,从“死神”手中抢病人—美国留学归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赵京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赵京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赴武汉一线参加医疗支援。2月2日,赵京明作为青大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党支部书记带领医院10名队员驰援武汉,他们同山东省内的其他医护人员在济南汇合,组成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于当天晚上到达武汉,他们的任务是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医院一个定点收治确诊病人的病区。到达武汉后,赵京明被任命为山东省医疗队的党支部委员、纪检委员、第五党小组组长,以及医疗队第三组组长,在积极参加防护培训的同时,他和队员们熟悉工作环境,积极与同济医院的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工作中。

  记得第一天进入病区时,一位89岁的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氧饱和度很差,当时戴着无创呼吸机,氧饱和度仅是70%多,查房时,赵京明为他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和面罩的位置,呼吸机面罩吹出的气流量很大,当时的赵京明只是二级防护,贴身接触患者,赵京明也有担心,但患者的需要胜过一切。赵京明在为近50位患者查完房后,已在病区里待了近4个小时,这其中还带上头套(作为三级防护),取了三个咽拭子,此时已到中午12点,该换岗出病房了,可他还是不放心几位重症患者,又习惯性去查看了一下几位重症患者。89岁的老人,氧饱和度又一次维持不住,赵京明再次反复调整呼吸机参数和面罩位置。此时,赵京明又在这位患者身边待了近半小时,患者的氧饱和度终于升到了近90%。身着三级防护的赵京明已憋气的难受,口罩、防护服遮住口鼻,再加上面罩和防护头罩,五层的防护遮挡,使他同患者一样呼吸困难,时间一长就有窒息的感觉,随着窒息感而来的是头晕、尿失禁的感觉。如此时再不退出病房,他会立即晕倒。退出感染区和脱防护服都有着复杂的步骤。为缓和一下窒息的感觉,赵京明只能先退掉头罩三级防护,在护士站坐了一会,稍微透了一下气,然后才迅速退出感染区。

  在赵京明的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努力救治下,一个又一个病人转危为安。他们只愿意自己的全力付出,可以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的病人。

  逆向前行 共同战“疫”——肾病科西海岸病区李春梅

  李春梅,美国留学归国,副主任医师,肾病科西海岸病区副主任,共产党员。

  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美国Emory大学访学。访学期间积极参与肾脏病实验室的多项NIH立项科研项目,同时深入临床,学习美国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严格的质控和管理体系、规范化培训和应急反应系统,临床业务与科研水平快速提高。

  2020年2月8日,刚刚回国2个月的她接到驰援武汉的号令,毅然投入到青大附院第三批援鄂的队伍中,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初到疫区,每位医护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她充分结合国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与经验,认真思考防护工作的每个细节,发现疏漏及时上报建议;她尽其所能关爱叮嘱队友做好规范的自身防护,疏通队友心理压力和焦虑;她用自己所学知识,全力救治被疾病折磨的病患。

  她说:“我是一名医生,抗疫救国是我的责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祖国培养了我,医院培养了我,疫情当下,我应该冲锋在前。”

  主动请缨,当仁不让“检”担当—检验科市南院区潘华政

  潘华政,瑞典留学归国,检验科市南院区副主任,潘华政在2017年申请医学部双一流中青年骨干出国研修项目,于2018年4月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访问学习一年,从事肿瘤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青大附院作为青岛市救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潘华政作为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秘书,他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培训科室工作人员熟练做好个人防护,杜绝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在医院招募赴武汉紧急医疗队的时刻,潘华政认为肺炎诊断主要依靠核酸检测,而他本人具备核酸检测资质且多年从事核酸检验临床工作,同时又担任科室党支部书记,个人主动向科室请战,被列为检验科赴鄂紧急医疗队第一梯队成员。

  2020年春节期间,科室接收新冠肺炎疑似标本需要快速进行样本分离,潘华政身先士卒,利用自身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加班加点将标本处理好。2020年2月初,医院接到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命令,要求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潘华政主动报名支援检验科西海岸院区,从事一线病毒核酸检验工作。他将一岁多的女儿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顾后,全身心的投入到病毒核酸检验工作去,每天从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开始,至少6-8小时不能饮食及大小便。检测工作期间要小心谨慎,因为接触的标本都是确诊病人或高度疑似病人的。检测结束后,也要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脱防护服、处理医疗废物等。虽然每天的工作面临着风险,但是潘华政依然以乐观的态度,谨慎的防护,精准的检测对待每一份标本,及时准确的发放每一张检测报告。

  奋战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侨界勇士—市北区侨联名誉主席、海慈医疗集团副院长唐明,即墨区侨联副主席、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玉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发生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即成为青岛市定点救治医院,作为集团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市北区侨联名誉主席、海慈医疗集团副院长唐明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战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带头部署全院医疗防控工作,研究防控治疗方案,每天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指导医疗防治工作,并给病人心理疏导,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唐明院长每天不到七点就来到工作岗位,经常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已经连续一个月没休息一天。家中年近90岁的父母都是医疗专家,非常理解并支持唐明院长的工作,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近一个月时间从不主动联系他,唐明院长也仅陪老人吃了一次年夜饭。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明院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即墨区侨联副主席、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玉猛更是直接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在微信区里写到:“早上下班出来,脸上被口罩磨出了水泡,为了战胜病毒,我们医护人员没有人叫苦叫累,这是我们的义务责任,像解放军上战场,像消防员上火场,是一样的。”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最伟大的英雄,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他们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还,青岛侨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疗专家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是我市侨界战疫情、救苍生的最美“逆行者”。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