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互动与服务

冒充使领馆行骗案频发 总领事教你防范电信诈骗

2018年10月05日 16:4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5日电 据《日本东方新报》微信公号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往往我们认为电影中才有的桥段,却真实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卷入某个事件的人,按照“神秘人”的电话指示,将巨额现金放入熙熙攘攘的车站付费储物柜中,并将储物柜密码告诉“神秘人”,随后现金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

  这是发生在在日华人中的真实案例,受害华人在巧舌如簧的电信诈骗犯的诱导下,损失大量钱财。令人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已经不是新鲜事,海外华人受骗的事情也屡屡发生,但是冒充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名义、以在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电信诈骗是最近才出现的新套路。

  对于在日华侨华人来说,驻日使领馆是最为权威、最值得信赖的部门,因此冒充使领馆名义的电信诈骗更具欺骗性。已经有部分华侨华人因此蒙受经济损失,单个案件受害金额最大的达到5000多万日元。防止侨民遭受电信诈骗已经成为驻日领事馆当前重要的领保任务之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詹孔朝更是利用各种场合宣讲防诈骗相关的知识。

  近日,詹孔朝总领事接受了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近期电信诈骗案的动态,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帮助在日华侨华人避免上当受骗。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詹孔朝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詹孔朝

  “电话号码和大使馆一样”,通过技术手段冒充驻日使馆

  电信诈骗很早以前就出现在各个地方,今年以来,发生在日本的电信诈骗也明显增加。詹孔朝总领事说,“高峰时期,驻日使馆领事部一天接到一百多个关于电信诈骗的咨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犯罪分子假借驻日使领馆的名义实施诈骗,这是最近才发现的案例”。此前在欧美国家也曾出现过冒充中国使领馆的电信诈骗,当地使领馆发出提醒后,华侨华人也提高了警惕,詹孔朝总领事推测诈骗团伙可能“转移阵地”,将目标转向了在日华侨华人。

  “应该是官方机构,不然他怎么会知道我的电话号码”——长期在日本生活的人,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日本的隐私保护做得比较好,会轻易相信给自己打电话的陌生人。实际上,诈骗者并没有特意搜集某个特定的人的电话号码,他们使用的是“电话海量盲打”,一种差不多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的技术。诈骗者常用的套路是用机器给成千上万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电话接通之后就播放一段录音,诱导接电话的人将电话转为人工接听,以便进一步实施诈骗。就算一千个盲打电话中有一个人转到了人工接听,对于诈骗者来说,他们距离诈骗成功就又进了一步。

  驻日使领馆的电话号码是公开的,诈骗者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其电话号码伪装成驻日使领馆的电话号码,受害者电话来电显示的号码与驻日使馆号码一致,警惕心稍低的人就很容易相信对方确实是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一些人会选择通过电话向使领馆再次确认真伪,詹孔朝总领事特别提醒,在向使领馆打电话确认的时候,不要直接回拨对方打来的电话号码,而要手动输入大使馆官方平台上公布的电话号码,然后拨打,因为直接回拨的话会再次接通诈骗者的电话。也有一些诈骗电话是“非通知设定”号码,受害者接到的诈骗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更加神秘。

  詹孔朝总领事说,诈骗者使用的技术本身并不高明,早就被用在了冒充其他公检法部门的电信诈骗中,他们无非是利用华侨华人长期生活在海外,不了解相关情况这个弱点,以及使领馆的权威性。

  “你有重要文件寄存在大使馆”,这些骗术了解一下

  为了骗取他人钱财,诈骗者都会编造各种故事,团伙配合“演戏”,情节设置环环相扣。根据驻日使领馆了解到的情况,冒充驻日使馆名义实施诈骗的套路通常有以下几种:

  谎称当事人有重要文件寄存在使馆,逾期不取将造成严重后果,误导当事人回拨诈骗团伙号码,并一步步套取账户信息,骗取钱财;谎称当事人名义的银行卡被国内某地破获的某案件嫌疑人恶意利用,以核实当事人账户信息为由一步步套取当事人银行信息,骗取钱财;谎称在国内某地截获一批被非法贩卖的护照,当事人涉案其中,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自证清白或缴纳调查保证金,否则将被限制入境。

  据詹孔朝总领事介绍,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诈骗套路。比如诈骗者伪装成“帅哥”“美女”或“成功人士”,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加为好友后,利用感情骗取钱财;谎称挖到“金佛”“金元宝”等并进行倒卖,以骗取钱财;以优惠汇率为诱饵、通过“非法换汇”骗取钱财;以投资、博彩、赌马类的高回报为诱饵骗取钱财;假借“公、检、法”名义谎称当事人涉案,以骗取钱财。

  詹孔朝总领事说,诈骗的套路远不止上面这些常见案例,犯罪团伙也会根据使领馆领事提醒等官方应对措施变换诈骗手法,“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金钱问题的时候”。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网发布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领事提醒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网发布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领事提醒

  “被骗钱财会被追讨回来的”,电信诈骗案侦破并不容易

  尽管诈骗者很狡猾,并且能够使用技术手段,但是很多诈骗行为是有明显的破绽的,诈骗者编造的很多谎言都有违常识。但即便如此,仍然不断有人上当受骗。

  据詹孔朝总领事介绍,以下几类人比较容易受骗。生活圈子比较小,不太关注社会新闻的人;遇事不冷静、判断力低,轻信他人的人;对外界了解相对较少的中老年人;在日本生活时间比较长的人;心存侥幸、贪财投机、爱贪小便宜的人。

  也有人侥幸认为,即便被骗,钱财还能够追讨回来。抱有这样心理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难度,电信诈骗不断发生的要因就在于犯罪分子流动性高、犯罪行为隐蔽性强,难以被取缔。

  詹孔朝总领事说,侨民发现自己受骗之后打电话告知驻日使领馆,使领馆很重视,会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通报,并将情况向国内有关部门反映。但驻外使领馆没有在日本进行调查和执法的权力,无法直接参与到案件的侦破中,只能要求日本当地警方维护中国侨民合法权益,督促其及时立案侦查。

  根据以往侦破的电信诈骗的情况,犯罪分子往往是跨国作案,甚至可能是在中日两国以外的第三国作案,而且会变换作案地点,因此该类案件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调查所需时间非常长。目前有不少案件尚未侦破,即便侦破,也存在犯罪分子将所骗钱财挥霍殆尽、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的情况。

  “大使馆会给我打电话吗”,这些常识需要牢记

  对于如何防范电信诈骗,詹孔朝总领事表示,作为政府的驻外机构,使领馆当然会对侨民给予保护和协助,但侨民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预防胜于事后补救。

  具体到如何防范假冒驻日使领馆名义的电信诈骗,詹孔朝总领事提醒在日侨民多了解使领馆的工作方式。通常使领馆不会掌握侨民的手机号码这类个人信息;使领馆依法保护公民信息,不会电话通知侨民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及个人隐私,或要求转账汇款;使领馆不会通过录音电话要求侨民前去拿取证件;使领馆在日本没有调查权,也不会替侨民转接国际刑警电话。此外,国内公检法部门会通过法律程序办案,不会采取威胁引诱的手段,更不会要求当事人立即汇款。

  如果接到疑似诈骗电话,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转账汇款,建议直接挂断电话,不要回拨对方提供的任何号码,也不要添加微信等网络联系方式。如果需要向使领馆核实电话真伪,可以登录大使馆官方网站,手动拨打网站上公开的电话号码,切记不要回拨对方来电号码。万一不幸受骗,在联系使领馆之前应首先向当地警方及时报案,如果案件与国内有关,则应向国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86110)致电请求帮助。

  采访的最后,詹孔朝总领事呼吁在日侨民多关注社会新闻,尤其要多关注使领馆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信息平台,了解各类办事流程和领事提醒,以避免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在日侨民很多,使领馆工作人员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最近几年是证件办理高峰期,希望大家在办理日常手续的时候,事先通过使领馆网站提前预约,一般的咨询通过网站告示、录音电话,或者邮件进行,将电话咨询这类资源让给有紧急需求的侨民。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互动与服务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