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华裔中学生为中药铺访客导览

2014年07月29日 10:2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82岁的谢荣明(中)携孙子参与中药学习之旅时,聆听加东修道院女校的“小导游”分享基本中药知识和药行的历史。(新加坡《联合早报》/龙国雄
    82岁的谢荣明(中)携孙子参与中药学习之旅时,聆听加东修道院女校的“小导游”分享基本中药知识和药行的历史。(新加坡《联合早报》/龙国雄 摄)

  中国侨网7月2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一批中二学生花了数个月钻研中医药学问,并成为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小导游。26日,他们带领当地游客走访中药铺,用华语将中药知识和药铺历史娓娓道来。

  这12名来自加东修道院女校的学生,之前参与了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母语双周”计划,向新加坡中药公会的专家学习基本中医理论,并到中药铺汲取实践经验,学会辨识药材、推拿、按穴、制药过程等。

  他们为游客做导览时,也向他们介绍两家已创立40年、世代相传的药铺历史,即永和兴参茸药行和仁安堂参茸行,一探先辈创业的秘辛。巧的是,其中一名担任讲解员的学生刘文u其实是仁安堂参茸行的第四代后人。

  她在导览的过程说起曾祖父南来苦学中药的经历,以及祖父攻读中医、创办药铺以了父亲心愿的历史,引人入胜。

  同学阮仪琳则说:“前辈的创业和守业精神令我感动,例如大学毕业的老板为了传承父亲药铺而放弃银行职业,再花6年修读中医执照。”

  82岁的谢荣明携孙子参与这趟中药学习之旅。他说:“虽然中药吃了不少,但这次也学到不少新知识,例如高丽参要密封才不会失去药效,密封越久就越珍贵。”

  另一名参团的公众程惜华(54岁)感慨中医药已成为夕阳产业。“年轻人急功近利,而中医的功夫是需长期磨练的。中药铺已经少见,最后必然消失。”

  加东修道院女校母语部主任何书秀老师指出,让学生探讨中医药是因为这是学生较容易在生活中接触的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兴趣,也能学以致用。

【编辑:于小础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