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商向云南博物馆捐赠大理国錾纹银藏经筒


中国侨网7月3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多年来致力于佛教文物收藏的新加坡云氏兄弟基金会将于8月4日向中国云南省博物馆捐赠一件大理国錾纹银藏经筒。
云惟庆(57岁)29日代表云氏兄弟基金会(Woon Brothers Foundation)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捐赠这件藏品能增进新加坡和中国的友谊,并促进新中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云氏兄弟基金会的另三个兄弟是拥有知名咖啡店品牌Killiney Kopitiam的云德胜(66岁)、云惟峰(61岁)和云惟浩(60岁)。
约七年前卸下律师袍的云惟庆是新加坡当天著名私人佛教藏品博物馆“内学堂”的创建人,几十年来积极收藏佛教艺术品。他说,云南省博物馆也有意回赠其善举,在新加坡举办一场南诏大理国文物展。他这次前往云南出席捐赠仪式期间,将与对方进一步洽谈,展览一旦敲定,他希望有本地博物馆愿意承办。
这件大理国錾纹银藏经筒(Silver Pagoda-Styled Reliquary For Containing Sutra)高约30.5厘米,表面刻有阿嵯耶观音、地藏王菩萨、弥勒佛、大梵天王和金刚手菩萨等画像,镶有多色珠宝,下方有莲花底座。这件文物已在数月前运至云南。
据云惟庆介绍,这件文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表面雕刻的阿嵯耶观音(Acuoye Guanyin)。阿嵯耶观音是大理国最受尊崇敬仰的神o,与唐宋观音和藏传观音的造型迥然不同,具有重要的艺术与文史价值。据了解,带有阿嵯耶观音图案的大理国文物并不多,属于顶级文物的阿嵯耶观音像更是稀有,已知存世的十余尊,分散在英美博物馆及云南省博物馆等处。
大理国(937年-1253年)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是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疆域大致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区。云惟庆说,由于类似藏品太少,无法估测这一大理国錾纹银藏经筒的市场价值,“但肯定不便宜”。被问及他如何获得这件文物时,他只愿透露那是在多年前从欧洲一位私人收藏者处获得。
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接受电话访问时说:“从文物的纹饰可以看出,云先生捐赠的这个藏经筒应该和云南大理国的兴盛有一定的关联。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文物,之前的考古发现中并没有见到过,所以它填补了我们在大理国佛教文物领域的一个空白。有关它的更深入的内在价值以及所含带的信息,还有待我们再进一 步的研究。”
云惟庆目前正在筹备出版627页、共1309张图片的《云南之宝:南诏,大理国等珍藏》。拥有数万件佛教文物及艺术品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将藏品捐赠给中国,之前也曾多次捐赠给泰国等地寺庙内的博物馆。除了希望能够加深新加坡与中国的友情,他也希望这本书能鼓励更多学者深入研究南诏大理国的历史。
云惟庆说,他对中国云南省博物馆只有两个条件:一,必须在博物馆内展示赠品;二,不能将赠品出售。问及是否考虑过向当地博物馆做出捐赠,云惟庆说,他“好一阵子前”曾经主动联络当地博物馆,但“仍在等候回复”。
在云惟庆看来,美国博物馆的成功秘诀在于,那里的管理者是“激进派”,不会等着收藏家开口,英国博物馆的管理者则比较含蓄,认为主动索要私人藏品是鲁莽的做法。“亚洲的博物馆是怎样的?可能在这两者中间,我们不清楚。但好的博物馆肯定不能坐等珍品到来,而是要去积极追逐珍品。”(王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