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世受影响 新加坡华裔女子学习慈怀护理(图)

中国侨网8月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九年前母亲被病魔夺走生命时,她还是个杏林新手,对照顾母亲觉得力不从心。现在,她是名慈怀护理护士,专门帮助末期病患安心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对她来说,这似乎是某种预设的安排。
在新加坡邱德拔医院工作的华裔邱小萍(34岁,慈怀护理高级护士)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遗憾。当时,她的母亲患上多发性系统退化症,肌肉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一年多后就离世。家人当她是“专家”,但她却连帮母亲排空粪便也不敢做,更不清楚什么是慈怀护理(又称临终护理,palliative care),心理承受不小的压力。
邱小萍后来修读高级护理文凭,转而投身无需轮班的慈怀护理护士,随着经验的累积才渐渐体会到慈怀护理的精髓。
慈怀护理注重同病患的沟通,护士必须很有技巧地察言观色,并让病患表达遗愿,包括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病情、对憾事释怀,以及向家人交代后事。护士往往只引导病患说20%,其余的事或心愿要让病患自己说。一些不善言辞的男病患寥寥几句就已足够,但也有较年轻病患想要为最后一丝希望挣扎,始终不愿面对死亡。
在经过慈怀护理这一番“预习悲痛”后,一些人会全家抱头痛哭,最后当离别那一刻真的来临时,反而比较平静。
邱小萍的父亲原本不喜欢女儿当护士,但看到女儿可以独立养家,也就慢慢接受了她的选择。邱小萍表示,自己的人生观也因这份工作而改变:“我现在更珍惜亲情,会更关心家人。当然我们亚洲人比较含蓄,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我能做的是带他们出去吃饭,多在家里陪他们。”(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