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华人新移民漫画家:红到国际获认可(组图)

2014年08月19日 14:5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著作颇丰的刘敬贤,曾获得新加坡“青年艺术奖”。(新加坡《联合早报》)
著作颇丰的刘敬贤,曾获得新加坡“青年艺术奖”。(新加坡《联合早报》)
    从童书领域开始涉足漫画的王旅波,未来创作范围将更广。(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侨网8月1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动漫界粉丝、模型爱好者和“御宅族”们的年度盛事――“新加坡玩具、电玩与漫画展”将在9月6日、7日登场。这个海内外动画漫画界专业人士齐聚的盛会上,参展者多是颇有知名度的匠师级人物,其中新加坡当地动漫名家更不在少数。在这些动漫作家中,亦有新移民创作者。

  刘敬贤:红到国际的多面手

  刘敬贤,他的中文名字可能少为人知,但提起他的英文名字Sonny Liew,大家都知道这位享誉国际的漫画家/插画家。原籍马来西亚的他幼年就被送来新加坡读幼儿园,在新加坡度过人生大部分时光,已入籍成为公民,还因在文化艺术上的贡献,2010年获得新加坡“青年艺术奖”。

  199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哲学的刘敬贤,开始为《新报》创作每日连环漫画“Frankie and Poo”,毕业后他负笈美国,在插画专业颇有名气的罗得岛设计学院学习插画。此后他的漫画作品陆续被美国大牌漫画出版商漫威(Marvel)、迪斯尼和 DC等看中,邀约出版多部作品。而由他担任主编,集合了40多位东南亚漫画艺术家作品的漫画合集《液体城市》(Liquid City),也由美国知名出版商Image出版。纵横漫画、插画领域,也进行纯艺术性的油画创作;出版个人创作,也乐于和脚本创作者合作。

  这位堪称多面手的漫画名家虽已39岁,却有张纯真娃娃脸,大概是漫画创作让他保持不老的童心。“10多年前从美国回到新加坡,我就立志要当全职漫画家,尽管我有很不同的学位,但那是给我爸的定心丸,因为家长都说最好有个像样的学位,万一漫画这一行做不下去,还有出路。”刘敬贤说。可是他漫画之路一走就走到此刻。

  刘敬贤说要在新加坡当漫画家还是“活得下去”的,“其中有很多因素,如果能为漫威、DC等出版商画,稿酬的确丰厚,可是他们对画风有极细极严的要求;另外就是接商业工作,比如插画或广告,如果你的画技足够成熟,依靠这些商业工作,生存是没问题的。”过去这一年多,他专注自己的个人漫画创作,间或接零星商业工作。

  谈当地漫画工业还为之尚早

  刘敬贤认为新加坡有漫画图景,但说漫画工业还为之尚早。“亚洲地区,日本就不用说,连马来西亚都已经有活跃迹象,两年前就有定期的漫画杂志出版,他们循日本的操作方式,从杂志中将受欢迎的连载,出版成单行本销售,也就在两三年前这些出版商达成收支平衡,吸引到投资人为这个行业注入资金,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新加坡目前还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投资。”

  没选择回马来西亚,是因为大马漫画家的版税所得仍不比新加坡,而一些马国漫画家发迹后也纷纷为美国出版商作画。“新加坡漫画界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步不少,更多人从事漫画创作,漫画出版近期也有抬头之势。”刘敬贤曾与许多欧美知名出版商合作,但最近合作的当地出版商Epigram就大刀阔斧,出版包括刘敬贤在内的漫画家作品。

  刘敬贤认为新加坡漫画从画风上看有美国和日本漫画的双重影响,这是一种优势。“接下来我会在创作中加入一些实验性叙事技巧,同时继续寻找本土素材来发挥。”

  中国来的王旅波 从童书中找到乐趣

  36岁的王旅波来自中国湖南,正职是网页设计师,他的画技乍看有政治讽喻漫画的风格,在人物表情特征上夸张效果十足,但他醉心的却是儿童漫画和童书创作。

  他的“翻翻书”系列读物目前已出版第一部作品《我的家》,就是以政府组屋的生活和环境为背景,带领小朋友通过趣味阅读的形式,从自己居住的政府组屋开始,认识新加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该系列的童书创作计划,将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看来,在新加坡的绘本或画书市场上,基本上是儿童读物较有接受度,而且要富有教育意义。”王旅波和出版社讨论过出版方向后,成品书做出来不仅以色彩斑斓的立体(pop-up)图片吸引小朋友,并以双语书写,另专门设置了智力小测验和小游戏等内容,而且还附有贴纸,难以想象一本童书,竟能制作得 如此用心。

  童书担负儿童初期教育的重任

  “画童书的过程其实很有趣,以孩子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成年人已经谙习的人事物,而且画童书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一个领域的试探,尤其是当了爸爸以后, 我体会到‘小读者’对画书的渴求,发现童书担负着儿童初期教育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很大程度上靠童年读物的开发,童书我很愿意画下去。”王旅波说,“作为绘画者,除了童书之外,我也有其他的创作想法。比如想创作一些有故事性的作品,但目前情况下,出版渠道不多,个人的精力和能力也是问题,所以我还在积累和学习当中。”(王一鸣)

【编辑:于小础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