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中国学生多方发掘潜力 内向生变领导者(图)

2014年08月20日 09:2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刘东宇从大一开始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海外社区服务,与同学一起到中国秦皇岛山区的学校去做义工。(新加坡《联合早报》/受访者提供图片)
    刘东宇从大一开始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海外社区服务,与同学一起到中国秦皇岛山区的学校去做义工。(新加坡《联合早报》/受访者提供图片)
    刘东宇的父母今年来新加坡见证了独生女儿的毕业典礼。(新加坡《联合早报》/受访者提供图片)

  中国侨网8月2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刘东宇和徐梦翔是新加坡管理大学(SMU)信息学院今年的毕业生,都有中国背景。

  刘东宇是高考后选择来新加坡读大学,她在读大学预科的那半年里恶补英文,重新应对一套全新的考试系统,并要在短期内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徐梦翔从小四开始在新加坡就读,他更早地面对不适应和没有朋友的孤独,也更早地走出过渡期。如今,曾经内向的他们,一个在学校里参加各类活动,变得能言善道,一个则开始创业。

  刘东宇:从社区服务中发现自己的潜力

  今年24岁的刘东宇来自中国山东淄博。2009年12月,通过中介,刘东宇来到新加坡,并报考新加坡管理大学。回想起备考的日子,刘东宇笑着说:“那半年压力还是蛮大的,英文词汇量不够,经常跟室友在公交车上背单词,互相提问,一起奋斗着的感觉真好。”

  刻苦攻读了半年的预科,刘东宇以2180分应届最高的SAT分数被新大录取,并顺利通过了学校面试。“预科主要是与国际学生接触,并没有完全接触到SMU。面试前,新大中国学生联合会自发组织帮助预科中国学生模拟面试,培训面试礼仪和应试技巧,很是温暖。”

  刘东宇自认是很内向的人,高中三年几乎没交什么朋友,一心学习。“整个大一第一学期,我都在努力适应教学模式。”新大是12至40人小课堂授课,课室是U型设计,使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教授可以随时走近每一个人,互动性强。

  刘东宇所在的信息系统学院,更大的挑战来自做项目,每门课至少有一到两个项目,学院也开设领导力等相关课程,刘东宇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每组6至10个人,与当地社区接触,去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建设程序,解决问题。

  这一次,她在团队中只是一个跟随者。“当时在当地没有任何资源,参与感不强。但过程中了解到同龄人的能力有多强,也领会到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刘东宇说。新大要求所有学生除了出色地完成学业,还要完成超过10个星期的实习和超过8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包括当地和海外社区服务。

  刘东宇选择了更具挑战的海外社区服务。她从大一开始参加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海外社区服务,与同学一起到中国秦皇岛山区的学校去做义工。”

  第一次做海外社区服务的刘东宇,在分配工作时选择做队长助理。经过这一次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刘东宇开始主动担当领导者角色,大学四年中做了三个社区服务项目。

  刘东宇还积极参与了新大中国学生联合会,从基层做起,逐渐担任干事和部长,带领成员开展各类活动。“我们继续组织‘模拟面试’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也安排已工作的学长回校做经验分享,在校学长与大一新生结对,成为互助朋友。”

  进入新大学生大使团

  最让刘东宇感到自豪的是――她这个曾经没有朋友只会学习的内向学生,竟然通过层层考核,进入了新大学生大使团。

  新大学生大使与学校学生管理办公室直接联系,代表新大接待外宾,分享学习生活经验,让外来贵宾更好地了解新大。“进去后发现身边的人太优秀了,开始也会有压力。在情商测试中,20个人有15人是属于外向型,只有5人是内向型,而我是内向中分数最低的。”学生大使团须接受大量的培训,刘东宇在培训和实践中学习沟通技巧,学习与各种层次的人交流。

  刘东宇的父母今年来新加坡见证了独生女儿的毕业典礼。“这是我爸妈第一次来新加坡。我家里的条件一般,大学四年我拿了3个奖学金,学校给我很多机会,我边学习边工作,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毕业后,刘东宇选择了DFS提供的工作机会,成为一名业务分析师。

  刘东宇与高中同学交流,她感觉大家谈论的多是未来五年计划,话题中多围绕如何安稳下来,买房买车结婚等等。“海外留学让我越来越独立,我要多体验多经历,安稳的话题好像离我还远。”

  徐梦翔:喜欢思考生意的每个环节

  25岁的徐梦翔为永久居民,来自中国厦门,目前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读研究生。课余时间他与同学一起搞互联网创业。

  徐梦翔的父母很早就在新加坡的一家石油化工公司工作,9岁那年他第一次来新加坡与父母团聚,假期结束后他渴望留在父母身边。由于是临时起意,如何快速地找到一所学校成了家里最大的难题。“我们申请了小学,按照当时的规定,中国学生要降级一年。可当年我申请的三年级没有学额,校长让我破格跟读四年级。这样一来,我就没有耽误一年。”入学后,徐梦翔发现自己的英语的确与当地学生有很大差距,小四这一年都在拼命追赶英语。

  “我小学那三年都处于挣扎期,也没什么朋友,就只用功地读书。”努力终有收获,小六会考后,徐梦翔升入立化中学。

  这时,徐梦翔才真正融入到新加坡学生中。“学习能跟上主流,不必拼命追赶了,状态稳定。在班上与同学关系很好,有了很多朋友,现在我们还常联络,经常一起玩。”徐梦翔说,这与家庭条件的改善也有很大关系。“小学时,一直跟父母租房子。中学后,家里买了房子,感觉终于有个像家的地方了。”

  中学时期,徐梦翔开始读一些关于财富和公司的书籍,萌生要自己开公司创造财富的念头。升入初级学院后,徐梦翔喜欢上了电脑,决定大学要读电脑专业。“报考时觉得SMU比较特别,商科强,商业网络广,注重应用。”

  当兵的宝贵人生经验

  徐梦翔觉得当兵的两年经历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验。当兵期间他被分去德光岛训练,这让他结交了更多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新加坡朋友。完成国民服役后,徐梦翔进入新加坡管理大学修读信息系统管理学士。在大学,他开始参与各种团队项目,逐渐领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因为我比较内向,开始时不想做主导者,但专业上又较优秀,有时必须要我做决定,就逐渐学着做领导者,推动团队向正确的方向走。”

  除了在大学里学习,徐梦翔大部分时间是在网络上自学。“我的学习没有国界的障碍,我从兴趣出发,搜索、阅读、学习,也在网络上读其他人成功的创业故事和网络公司创办人的心得。”徐梦翔说,只要有创业的心,留心这个圈子的活动和人事,大家就会互相影响。

  他大学四年一直在不停地尝试,参与朋友的创业公司,自己写计划书。大三时,徐梦翔自己做了“漂浮箱”项目。从前期做市场调查,到去台湾考察、找投资人,每个环节他都全力以赴。“漂浮箱”是欧美已经比较成熟的休闲养生项目,利用高浓度的生理盐水产生的浮力支撑人漂浮在水面上,箱体本身具有高隔音的效果,人躺在里面完全放松,起到减压养生效果。

  “后来决定继续读硕士,推迟了计划。我觉得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术型创业项目,会更有优势。”谈起创业,徐梦翔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介绍他的创业点子。从“网络追思馆”到“高端虚拟助理”,他分析着未来发展趋势,并寻找商业定位和模式。

  面临就业和创业抉择

  徐梦翔在信息系统管理学士课程结业后,也面临就业和创业的双重抉择,也曾纠结过。在打工和给其他公司做项目的过程中,发觉自己更喜欢思考生意的每个环节。

  在他看来,就业与创业是思维上的不同。“打工是想自己的文凭和资历值多少钱,创业是想自己的能力和策略能创造多少价值。我想做财富和价值的创作着,自己创造会更有成就感。”

  徐梦翔是个话不多的人,在他看来内向的力量来自于诚恳。“因为表达得不多,所以每讲的一句都比较重要。”他说,面对投资人时说的话要到位,一针见血;面对顾客时可能会弱势,销售能力没那么强,会找销售方面厉害的同学合作,互相配合。(徐鑫)

【编辑:于小础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