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埠传统中餐馆遇转型关口 华商对症下药欲破困局

2014年09月15日 08:5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15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曾经,华人一把厨刀让中国菜蜚声世界。漂泊异乡的华人最爱这一口家乡的味道,老外们也为这来自遥远国度的美味倾倒。如今中外交流日盛,留学生遍布海外也让中餐可以在更多的地区立足。

  然而,近年来华埠中餐馆在好的大环境下却面临着转型的生死劫。卫生状况堪忧、服务意识差、竞争激烈等系列难题急需解决。英国《英国时报》报道,全英有多所中餐厅因多种因素而不得不休业。面对停滞不前的状态,传统中餐厅不得不想办法突围,走出困境。

  现状:老传统变重重困境

  ●卫生堪忧 服务常被诉:现在海外中餐馆多为历代移民为谋生而开,这种小规模经营演绎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的传奇,但也陷入了低档、廉价、环境卫生差等误区,整体档次不高。近两年,中餐馆的食品卫生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很多中餐馆面对信任危机时往往选择了沉默的方式来回避。

  意大利欧洲侨网报道,在米兰一家被举报的中餐馆里,食品的保存方式均不符合要求,冰箱和冰柜卫生条件非常差。不仅如此,餐馆的厨房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地板上有活蟑螂,有些食品缺少标签。

  而西班牙欧浪网报道,部分中餐馆在卫生危机中还存在三种错误心理:鸵鸟政策、推卸责任以及隐瞒事实。

  报道称,某小姐曾经在西班牙一家川菜火锅店用餐时吃出一只苍蝇,而餐馆老板只是简单的问“换盘新的还是免单?”,并无丝毫歉意。

  报道还称,中餐馆厨房封闭,操作不透明,服务差劲,被曝光却喊冤屈、打苦情牌。这样的做法无益于中餐馆改变困境。

  ●规模碎片 创新力不足:据统计,海外中餐馆超过40万家。但放眼海外中餐业,少见招牌企业,但能进入世界权威餐厅指南《米其林美食指南》的更是屈指可数。在各国华埠也呈现小规模、碎片化的发展模式。

  中新网报道,英国Master Chef比赛华裔三强选手Larkin Cen对于英国中餐业的现状评论道:“我认为英国的中餐业发展太碎片化,缺乏规模性,更重要的是有些食物不太健康并且已经过时。”与乐衷于创新的西餐相比,中餐有些地方还是不那么令人满意。

  美食评论家Su- Lin Ong建议中餐馆,应当学习西式餐厅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模式。

  据荷兰《中荷商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在荷兰的传统中餐馆也还是遵循传统的工作方式,只有一成的中餐馆提供送餐服务,大部分还是顾客前来店铺订餐取餐的打包店;通过互联网订餐也是大部分中餐馆所未能提供的服务。

  转型:部分中餐馆对症下药

  ●注重体验 打造特色:在诸多困境下,部分中餐馆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除了在卫生和服务上基本面上向西餐看齐之外,一群善于改进自身的华人,紧随时代,延续生意红火。

  全英华人外卖工会主席陈德梁认为“发展餐厅的关键在于了解顾客不仅想要好的菜品,更好的餐馆体验。”一家中餐馆的负责人也表示,以前的中餐馆就是简单的吃饭场所,随着国际性顾客的社交需求不断提高,多功能、现代化的中国“概念餐厅”将会是未来英国中餐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伦敦,一些高档的中餐厅,环境优雅,服务周到,提供高品质的菜肴,创新的菜式,以及常换常新的菜单,使得它们鹤立鸡群,赢得西方食客的信赖和喜爱。

  英国《英中时报》称,打出自己餐厅的特色也是中餐业转型的一个必备因素。曼城《甜甜餐厅》的经营者认为,中餐的问题之一是食品本身,“盐、味精越来越多”,但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经营者介绍说,“甜甜餐厅”制作的酱料之所以能被英国首相的喜爱,关键就在于其选料尤其讲究。

  ●创新 从菜单到新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纽约一家海鲜酒家,为了吸引各族裔食客,尤其是让非华裔食客一眼就能了解餐馆的特色菜,特将每道特色菜以美图呈现,将图片放大,贴在橱窗玻璃上。美国南加州一些中餐业主启动头脑风暴,将饮料餐单名称改写得“惊天动地”来刷人气。“奶茶包二奶”、“奶茶三角恋”等名字吸引了众多猎奇顾客。

  美国洛杉矶一家三代相传的华人幸运饼厂设计出一种签语饼,饼干里包有各种有趣的字条,内容有箴言、预言、“幸运数字”,也有翻译过来的中国成语、俗语。这样的创新十七在经济不景气时销量不减反增,饼干送往全美甚至远销澳洲。

  除此之外,中餐还需跟上新媒体的脚步。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都会在选择餐馆就餐前,上网做一番“功课”,网络食评,餐馆网站和社交媒体的内容,都会成为他们考察的对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很多社交媒体都可供选择做宣传的“喇叭”。

【责任编辑:冉文娟】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