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大马华社研讨“大伯公与福德文化” 传承华族文化

2014年09月16日 13: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16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大伯公与福德文化讲座会主讲人陈亚才说,大伯公节由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发起,当时的宏愿是立足东马,放眼马来西亚全国,但如今大伯公节已扩展至西马,未来或有望发展成为“东南亚大伯公节”。

  他说,马来西亚大伯公庙及福德祠联谊会主席孙春富当初提出要将大伯公节列为公假的想法虽未达成,但相信在一步一脚印地耕耘下,全国同庆大伯公节可冲出大马,由其他东南亚国家轮流承办。

  陈亚才周一在第6届马来西亚大伯公节暨第7届国际福德文化节举办的“大伯公与福德文化”讲座会上主讲时,如是指出。

  他说,大伯公节的来源可追溯至2007年,是为配合该庙重建110周年纪念,召集全砂拉越大伯公庙的负责人聚集在诗巫,除了参与庆典,也开会商讨合作事宜,即议决将每年农历的三月廿九日定为大伯公节。”

  “2009年,砂拉越民都鲁大伯公庙带头举办第一届全砂大伯公节,希望大伯公节也能发展到如同中秋节和端午节般广泛地被认同和庆祝,并于今年冲出东马,首次由西马槟城宝福社承办。”

  他说,大伯公节打破一般神庙庆典,只专注在庆祝的层面,并举行了大伯公研讨会和学术讨论,让两者同时并行。

  他说,目前大伯公节的庆祝活动较局限于信徒参与,未来或可考虑提升活动的内涵和质量,将大伯公节发展为一项有特色、普遍受关注和参与的民俗活动。

  孝恩文化基金会总执行长王琛发说,拜神的意义在于神曾经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曾活出一些值得学习的价值观,因此人们拜神,其实拜的是价值观。

  “一个人的信仰,与那个人如何思考本身的定位有关,同时反映从祖先方面传承下来的精神。 ”

  王琛发说,华人迁移的特征,包括落地生根及饮水思源,而对东南亚华人来说,谈到土地公,就等于谈及主权问题。

  “比如在大马,华人不是移民,是大马开拓者之一。”

  一些华人不愿承认早期会党的贡献,而指这些早期前来开拓大马的先贤为黑社会,是忘本的行为。

  “否认上述组织,也等于是去民族主义及去中华化,就是去掉了自己。”

  筹委会主席林辉贵致词时希望通过研讨会,汇集有关大伯公的信息,出版一册“大伯公宝典”。

  槟州地方政府委员会主席曹观友说,文化对种族乃至社会会带来一定影响,信仰和文化让人民有了心灵和精神寄托,让一个国家更有生命和吸引力,其中丹绒道光五属海珠屿大伯公庙年度的清火盛世,就是最好的例子。

  “华族饮水思源的价值观可通过文化寄养,代代相传下去。”

  丹绒区国会议员黄伟益认为,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大伯公息息相关,由生至死,是我们第一尊及最后一尊供奉的神,也是了解华人习俗的重要一环。

  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说,乔治市入遗后有显著的改变,保护世遗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了核心价值,尤其近期的艺术节不仅吸引游客,更让本地人对此多了一份期望。与会者还有宝福社建德堂大会主席林俊?、大会署理主席陈来福、主讲人徐雨村及蔡静芬等人。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