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美华裔拍摄“模拟”合影 还原华工修建铁路历史

2014年10月18日 12: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1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李扬国(Corky Lee),华裔摄影师,婴儿潮时代出生在纽约,父亲是台山人。他说他中文名字的含义是:对国家的赞扬。

  145年前,上万名华人参加修建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但是当工程竣工时,庆典大合影上却找不到一张华人的面孔。为了还原历史真相,2014年5月10日,李扬国召集了一批华人,再次站在这条铁路最后一颗道钉敲下的地方拍摄了一张“模拟”大合影。

  为什么照片上没有中国人?

  还在初中8年级的时候,李扬国在书中读到有关中国人来美国帮助修建铁路的故事,但其中的照片很少,而且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即使用放大镜去寻找。他问自己:如果中国人来美国修建了铁路,那么他们在哪儿呢?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停留了很久。直到上了大学,遇到一位华裔历史老师。他把这一困扰了自己多年的问题告诉了老师,老师鼓励他将此作为这一学期的论文研究课题。那是互联网时代之前,李扬国浏览了大量相关资料,却一无所获。

  这时候,他注意到每年的5月10日犹他州的历史学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并重现当时的场景,风雨无阻。重现活动的照片总会有20名白人女性身着1869年的服饰出现,但任然不见华人的身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145年前修建铁路的中国人的后代不能出现在这些照片中,他希望能够填充这一遗憾。

  明年是华工来美修建铁路150周年,李扬国觉得有必要组织相关的中国人集结在海角点(promontory point),即铁路完工的地方,来纪念这段历史,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筹划。

  5月10日的活动有200多人参加,他们中75%的人居住在盐湖城,也有从旧金山和纽约赶来的,其中有6名是当年修建铁路的华工后裔。这些人在旧火车头前模仿当年的庆典拍摄了一张合影,以此纪念被历史遗忘的铁路华工。

  美国劳工部对李扬国所做的事也有耳闻,在犹他州合影的前一天,劳工部也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了300多人的纪念活动,这些人中有12个华工后裔。随后,美国劳工部决定将华工放入美国历史名人堂。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可惜,李扬国分身无术,没办法参加并记录这一时刻。

  在拍摄完这张“合影”之后,李扬国又和其中的56人来到中国拱(Chinese Arch)拍了另一张纪念照片。

  李扬国介绍说,在中国,为了庆祝完成或纪念某件事情,会修建一座拱形建筑告之天下。1982年他第一次去中国拱的时候,它还被称做Chinaman’s Arch,即中国佬之拱,犹他州的美籍华人和美籍日本人用了5至6年时间才使政府将其改名为Chinese Arch。

  他说,中国拱距离合拢地点约4.5英里,需爬半英里的山坡,队伍中虽然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但也义无反顾的爬了上去。李扬国一直认为。如果坚持做一件事,是可以做到更好的。

  李扬国还表示,至少在铁路建成150周年纪念之前,他每年都会拍这样的照片。希望明年可以邀请到国会议员赵美心来参加并进行演讲。犹他州州长和盐湖城市长在这次合照前一天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但是第二天却没有出席,只派了代表参加。李扬国希望明年的筹划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他对州长和市长的代表称,希望他们明年可以亲自来参加活动。

  李扬国称,作为一名摄影师,他会尽力通过一张一张照片向大家展示这段历史。他也希望每年前来合影的人数都会增多。

  一袭白衣 铁轨献舞

  李扬国向记者介绍他照片中的一位白衣女子,一位蒙古出生的汉族人,24岁,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念书,去年毕业回到了中国。为了纪念华工对铁路修建做出的贡献,她自编了一支舞蹈,并希望在两个合龙的火车头前表演,但被工作人员委婉地拒绝了。因为这个活动已筹划了6-9月,没有多出的时间提供给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在寻找资助失败后,她自己带着制片人和6人的舞蹈小组来到美国,在合拢处的铁路轨道上赤脚舞蹈。

  很多人对她的行为惊叹不已,将她的舞蹈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上。由于没有工作签证,之后她又返回了中国。不过,随后的很多活动都邀请她前来表演。

  铁路华工后裔竞选州立法委员

  今年一位华工后裔将竞选犹他州的立法委员。如果她当选,她将成为犹他历史上首位当选的华人女性。在谈及竞选时,李扬国向她提议,她应该告诉选民她跟所有住在犹他州的人或是摩门教徒一样热爱美国,因为她的祖辈曾在这里建设铁路。在犹他州,所有人都了解中国人帮助美国建设铁路这段历史。因此,李扬国认为她的竞选口号应该是:我就象这条铁路一样,是犹他的一部分。

  华人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

  当李扬国谈起华工修筑铁路这段历史时,他认为最令他感动的是,中国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从最初差不多60-100人参与铁路修建,到铁路完工时,华工总数已扩大到12000人。在这个过程中,华工最主要的贡献是将一条隧道从山的三个方向打通。当时铁路公司为了挣到比修平路多3倍的钱,选择了这一段最艰难的路程。

  李扬国也希望能够重现这一段难忘的修筑过程,他说目前没有经费可以重现这一场景,但他希望明年会有人捐助,他也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所作的事情和为什么要这么做。(特约记者张雅妮 黎响报道)

【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