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西华人非法渔猎引发对中餐馆攻击 屡受当局处罚

中国侨网11月13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网报道,近日,居住在西班牙南部城市CáDIZ的四名华人在当地海边礁石上采海参时,遭到当地市政警察的阻止和处罚。随后,有关中国人在海边盗采海参,并且在中餐馆里销售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给那里的华人餐饮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根据西班牙人相关法规,许多滨海生物都是受到保护且禁止渔猎的。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情况在西班牙各地不断上演。从华人非法渔猎的对象来看,从海贝、海虾,到鳗鱼、海参,甚至是淡水鱼等,可谓是种类繁多,无所不吃。
由于西班牙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各种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丰富,所以很多华人落户滨海地区以后,就会根据自己原有的饮食习惯,赶海采集海鲜。然而根据西班牙人的习惯,以及相关法规,许多滨海生物都是受到保护且禁止渔猎的。在这种情况下,华人因非法渔猎而受到处罚,并在当地引起负面舆论的现象,在西班牙东部、南部和西部的一些海边城市不断地出现。
华人吃“海黄瓜”引起轩然大波
在西班牙南部CáDIZ海边,生长有一种被华人称为“海参”的海洋生物。在中国,采海参是要潜到很深的海底才能找得到的。而在西班牙,这种被叫做“海黄瓜”的生物,却是生活在岸边浅水礁石上的,采集起来,简直可以说是触手可得。这样,一些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就会趁着大海落潮的时候,到海边去采集这种所谓的“海黄瓜”。
10月27日星期一晚间,四名华人趁着落潮,来到当地海边采海参。就在几个人在礁石上不断弯腰采集,收获颇丰的时候,当地的市政警察发现了夜色中在海边忙碌的华人。经过检查,警察发现华人所携带的七个胶皮筐和一个海滩保温箱中,已经装了大约三百公斤的“海黄瓜”。
由于四名华人没有合法的渔猎许可,并且“海黄瓜”也属于种群数量有限的海洋生物,所以CáDIZ当地的市政警察不仅没收了华人的赶海所得和小刀、胶皮筐等工具,而且还对华人提出了非法渔猎的指控。据了解,在没收了“海黄瓜”后,警察在当夜就趁着涨潮的机会,将其放回海里。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随后的几天里,在当地媒体的集中报道之下,有关华人在CáDIZ海边礁石上盗采“海黄瓜”,然后卖给那里的中餐馆烹饪和销售的消息不胫而走。这给当地的中餐业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CáDIZ 海边的“海黄瓜”与中国的海参虽然同属于棘皮类海洋生物,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被中国人视为极具营养的海参。这种海洋生物在CáDIZ当地布满礁石的海边上曾有广泛的分布,虽然它并没有被明确列为保护动物,但由于其数量现在已经大为减少了,所以政府也是不允许对“海黄瓜”进行捕捞的。
事实上,在CáDIZ当地,并没有采集和食用“海黄瓜”的习惯。一直以来,作为一种海洋野生生物,也没有人具体提出过什么保护和禁止渔猎等规定。但是自从几年前中国人发现,并开始大量采集这种生物以后,本来对采集和保护“海黄瓜”根本就没有什么意识和规定的当地政府,就开始禁止对“海黄瓜”的采集了。
据当地媒体介绍,在2010年的时候,当地警方就曾经发现和处罚了在CáDIZ海边礁石上盗采“海黄瓜”的三名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当时共捕捞了五十公斤,并且承认是要卖给当地的一家中餐馆,用来加工和食用。后来警方以损害动植物环境的罪名对他们提出了指控。如今,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此次被处罚的四名中国人在警方的审问之下,也承认他们采集“海黄瓜”是为了向第三方销售。而他们的销售对象就是当地的亚洲餐馆。
在将华人盗捕“海黄瓜”现象背后的主要黑市“中餐馆”揪出来以后,CáDIZ当地媒体也介绍说,在中国人那里,“海黄瓜”被称为“海参”,同时华人认为吃了这种外形类似男性生殖器的生物以后,可以获得壮阳催情等功效,所以在餐桌上就备受推崇。在亚洲,人们通常会吃晒干的海参皮,同时还会用海参的内脏做寿司等。而在中国,人们则习惯食用水发干海参所做的海参汤。
据介绍,在西班牙南部的地中海沿岸,也会出产这种被称为“海黄瓜”的海洋棘皮生物。也许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不同的原因,加泰罗尼亚大区海滨所出产的“海黄瓜”是非常有名的可食用海鲜。此外,在南部安达卢西亚大区的地中海边也出产一种美味的“海黄瓜”。当地人通常用来进行烧烤和做海鲜饭,其味道极其鲜美。由于属于高档海产品,并且其数量在不断下降,所以这些地中海沿岸所出产“海黄瓜”价格是非常高的,基本每公斤都要七十欧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被卖到中餐馆的“海黄瓜”在上桌以后,自然也是价格不菲的。
可实际上,由于“江南为桔,江北为枳”的原因,CáDIZ周围大西洋海边所出产的“海黄瓜”通常是无法食用的,并且当地人从来也没有捕食这种生物的习惯。据介绍,CáDIZ的“海黄瓜”和地中海沿岸的“海黄瓜”其实是不同种类的棘皮类生物。此前,当地曾经有人尝试烹饪过这种大西洋里的“海黄瓜”,但是不仅很难煮,而且也很难吃。有CáDIZ当地的厨师介绍说,煮好后发现皮肉非常硬,根本咬不动。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些中餐馆为了能转手卖个高价钱而收购了“海黄瓜”,但也是无法烹饪出美味的,到最后只能是白白扼杀这种海洋生物。
华人非法赶海屡屡引发对中餐馆的攻击
其实,近段时间以来,类似CáDIZ华人盗采“海黄瓜”,结果让中餐馆“背黑锅”的事情可谓是缕缕发生。就在今年夏天,南部城市MáLAGA也发生了一起华人赶海,非法采贝,最后媒体将矛头指向中餐馆的事件。
据了解,在MáLAGA市地中海边的岩石上生长有一种个头较大的圆形贝壳,学名叫“帽贝”。由于从外形看,这种贝类很像在中国比较名贵的鲍鱼,所以一些当地华人将其认定为“珍珠鲍”,并开始大量采集。
今年七月中旬的时候,当三名华人在MáLAGA港附近的岩石上采贝时,遭到当地警方的查处。据介绍,MáLAGA的这种帽贝,属于政府明文规定受到保护的海洋生物。因为它一旦被从岩石上撬走,就很难再恢复和繁殖了。所以,西班牙人不仅从不采这种贝壳,并且一直以来也没有食用的传统。但中国人来到以后,却开始采集和食用。对此,当地警方同样以非法渔猎和猎捕保护动物的罪名,对三名中国人提出了指控。
对于非法采来的帽贝的流向,有当地媒体也同样将矛头指向了中餐馆,说中国人采贝后都将其卖给了中国人的餐馆。
同样,今年九月,在西班牙北部的ZARAGOZA也有发生类似的情况。9月4日,当地国民卫队的警员在巡逻的时候,在一个水库里发现了在那里非法捕鱼的一名中国人。在检查中,警员发现这名中国人的收获颇丰,已经捕获了二百三十多条鱼,其中包括许多政府规定的保护鱼类,如淡水鲤鱼、鲶鱼、梭鱼、鲈鱼等等。此外,这名中国人不仅属于非法渔猎,而且还使用法律禁止的拖网和无合法注册的橡皮船来捕鱼。
在将鱼类放生,并没收了非法渔猎工具之后,国民卫队的警员们也到这名华人的餐馆里进行了搜查,结果在其厨房的冰箱里又发现了十公斤刚刚打回不久的淡水鱼。由于涉嫌多项罪名,警员们最终将其逮捕。由此,中国人到水库偷捕鱼类,然后在中餐馆里出售的消息,也在当地流传一时。
在伊比利亚半岛另一端的西部沿海,华人因涉嫌非法渔猎而遭警方处理的事情,同样也时有发生。去年九月时,在西班牙北部滨海城市VIGO,四名华人在夜间用手电在当地海边捕虾时,遭到当地警方的查处。警察不仅勒令华人将抓到的十几公斤海虾予以放生,而且还向当地媒体公布了此事,一时间有关华人在海边非法捕虾,然后拿到自己的餐馆里销售,以获取暴利的说法,也是不胫而走,给当地的中餐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华人赶海也要入乡随俗
中国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华人来到西班牙生活,就要了解并遵守这里的习俗和法规。在赶海这件事上同样也要如此。对于那些西班牙禁止渔猎,或是在民众习俗中都不能捕,不能捉的海洋生物,大家不仅要及时地有所了解,而且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和当地人一样,对其进行保护,不能由着自己的意愿,随意捕捉和采集。否则,自己不但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受到处罚,而且还能让一些有排外倾向的当地人抓到把柄,对华人进行攻击。(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