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非洲岛国的顺德大厨:异国扎根传播“广东味道”

2014年11月15日 14:0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有朋友来吃饭,陈经源就会亲自下厨,做一桌最地道的顺德菜
有朋友来吃饭,陈经源就会亲自下厨,做一桌最地道的顺德菜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太平饭店二楼,最里面的包房,只有陈经源的朋友才能入得来吃饭。房间布置得充满粤味——神龛、红木大桌、茶具、月份牌……

  陈经源是这里大名鼎鼎的“顺德大厨”。从父亲一代来到这个岛国,陈家已经历了四代人。虽然普通话说得“麻麻地”,但是一口顺德话依然流利,就像手中的锅铲间翻炒出的顺德菜一样,充满了粤家乡的味道。

  因为采访的机缘,记者日前在远离广州的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遇到“顺德仔”陈经源。他和许多像他一样在非洲落地生根的粤籍华侨华人,用广东美食诉说一个个思乡故事……

  “根”在顺德陈村

  太平饭店最早的经营者是陈经源的父亲。在房间的一面粉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的结婚照片,粗糙的影像颗粒和画面中两个老派的人,瞬间就把时间拉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那时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很多中国人为躲避战火逃往海外,当中就有来自广东顺德陈村的、陈经源的父亲。那个年代跑来马达加斯加的基本都是顺德、南海两地的广东人。个中原因,又是一个更久远的故事——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达加斯加还是法属殖民地,为了修建铁路将岛上的物资运出去,法国人在广东、广西招募了一批华工,这也埋下了日后广东人移民马达加斯加的种子。

  那时候,像所有背井离乡的移民一样,陈经源的父亲几乎是两手空空地从塔马塔夫这个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港口上岸,四顾茫然。

  当时移民而来的华人,只有出卖劳力这唯一的选择。大多数人都是背着麻袋,徒步走进马达加斯加的高山密林,去向当地土著收购土产,然后转手卖给法国的进出口商人,从中赚一点辛苦钱。但是自古“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让来自“凤城”顺德的父亲得以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的母亲是台湾人,也是逃难来到塔马塔夫,在这里遇到了我的父亲。母亲家原本是开餐馆的。1959年我出生在塔马塔夫。”陈经源没有问过为什么当初开饭店的时候要取名“太平”,但个中意味已经不言而喻。

  “柴火饭”岛国传承

  厨房是厨师的秘密。在陈经源的厨房里,这个秘密就是“合”。

  有朋友来,陈经源都会亲自下厨。他的主要食材都是来自塔马塔夫港的本地海鲜,但是所有调料酱料都是传统的中国味道。虽然那些瓶瓶罐罐也码放得井井有条,但那瓶身、罐沿,一望可知是一位中国大厨在掌勺。

  他会做意粉,也擅煮米饭。最令人叫绝的是,在广东大城市的酒楼厨房都已经近乎绝迹的“柴火饭”,陈经源还保留着,只是站在炉火旁摇着扇子、不时掀开锅盖查看的,是塔马塔夫娇俏的黑人女孩。

  给陈经源洗菜、打下手的小伙子,有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孔,可只有跟他交流才能发现,他是地道的塔马塔夫本地人。中文、粤语对他而言,听不懂更说不来。“他是混血,可能有1/4或者1/8的中国血统。”陈经源说,老一辈的华人,因为交通等原因,出来以后很少有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去的,为了落地生根,多少都会选择和当地人通婚。

  坚守粤菜原汁原味

  法语写就的菜单,一道道粤菜的名;非洲的食材,中式的煎炒烹炸;传统的中餐技艺,操刀的黑人面孔。

  陈经源说他不喜欢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经营改良粤菜,太平饭店里,除了寥寥几道西人最爱点的“酸辣汤”、“菠萝咕?K肉”以外,坚持原汁原味的粤菜味道。

  “我只回过中国三次,一次是去父亲的老家顺德、一次是去母亲的老家台湾,还有一次是去香港。母亲以前经常会不时去香港,就为学习新的也是最正宗的传统粤菜菜式。”

  南非粤菜响当当

  像陈经源一样经营粤菜,坚持家乡味道的海外华人华侨很多。

  在南非开普敦美丽的沿海大道旁,有一家出名的中国饭馆——中国大酒店。她的女主人陈清,是1993年才来到南非的福建人,但她经营的中国大酒店,做的却是地道的高档粤菜。每隔几年,她都会专程去聘请广东大厨,只为了保持出品的纯正。“在盘下这家饭馆时,生意其实一直不好,但我没想过改名字,我觉得就是要叫响中国菜的招牌,而最能代表中国菜的,就是粤菜。”

  现在,陈清的中国大酒店在开普敦已经是响当当的招牌,跑上跑下倒茶、上菜的却都是南非本地的黑人,很多人还能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问候华人客人:“您好,点菜吗?”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而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陈玉玲,则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身为侨领,陈太热心,每次有国内的客人到了南非,她都要请客吃饭;每次请客,她都会把最拿手的绝活“溏心鲍鱼”带上餐桌。“鲍鱼在南非是非常便宜的食材,但是能做得这么好吃的可只有我。所以不要吃饭馆里的,就吃我做的。这是用我们粤菜的做法,拿几只鸡煨出来的鸡汤和很多好东西煲十几个小时煲出来的啊。”在南非的华人都说,陈太的鲍鱼,吃了能一解乡愁。

  吃,是本事,也是精神。(黄丽娜)

【责任编辑:冉文娟】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