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领养华裔儿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留住中国根

中国侨网1月4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美国大华盛顿地区众多领养华裔儿童的美国家庭中,CLAPS(Cultural Language Arts Programs and Services)的中华文化和语言课程广受好评,成为领养家庭横向交流的重要平台,让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华裔儿童,在养父母爱心和耐心照顾下,仍得以保留与中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CLAPS隶属美京华人活动中心(CCACC)于2003年成立的初衷,是促进非中文为母语的外国家庭对中华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正巧区内希望养子女学习中文的家庭众多,CLAPS无心插柳柳成荫,渐渐成长为领养华裔儿童家庭的大本营。CLAPS创办人、现任负责人孙文影说,领养华裔儿童的家庭不一定能得到主流社会完全的理解,而CLAPS的理念就是“把门打开,自由接触”,让这些背景相似、互相理解的家庭在此共聚一堂、交流经验。
祖籍中国香港的刘英勤和祖籍广东台山的刘蓉蓉,都在美国出生长大,他们在2010年领养三岁半的中国台湾男童刘玮杰。小玮杰对领养身份一直心知肚明,还主动跟同学分享,毫不讳言自己是被领养的。一家人不仅坦然谈论领养话题,还计划带刘玮杰重访出生地。
与一些计划领养华裔儿童的美国父母交流时,刘蓉蓉常建议:做足功课是重中之重,其中不仅包括领养程序,还有中华文化的数据搜集。虽然他们一家皆为华裔,旁人不会轻易看出领养关系,但其实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困难。
刘玮杰初到美国时只讲普通话,但刘氏夫妇不通晓中文,刘蓉蓉只能靠简单的“你饿了吗?”“你累了吗?”“你要上厕所吗?”等五句日常中文句子交流,直到一年后养子的英文程度加强,一家人才终于“同声同气”。(冯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