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爱心协会会长陈玉华:集众人之力做慈善(图)

中国侨网3月14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当海外中国公民受到人身安全、财产、健康等方面的危害时,驻外使领馆会依法依规提供领事保护。2012年6月8日,驻法兰总领馆正式聘请了首批共35名名誉领保联络员。两年多来,各位联络员在领事保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面协助当事人和总领馆做了大量的工作。《欧洲时报》德国版专访了德国爱心协会会长陈玉华,讲述了她与领保相关的故事。
陈玉华是温州青田人,80年代移民来到德国。初来德国时她在一家台湾人经营的餐馆里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德语、练习普通话。她回忆到,当时在德国经营中餐馆的以台湾人和香港人居多,大陆人很少。90年代开始,从大陆来的同胞才明显变多。她说:“当时在饭店里也受过同胞不少的冷眼,台湾人还戏谑地叫我‘大陆妹’,让自己觉得比他人矮一截。当时的大陆是苦、是穷,但是给别人说出来时心里就特别不服气。所以我后来不论是打工,或是自己经营饭店时都很拼。”如今陈玉华在柏林经营着多家大明酒楼,生意红火,在华人圈中也小有名气。
她自嘲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当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时,最关心的就是教育问题。她从1998年开始资助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她们的年龄都在十一、二岁左右,由于家庭困难,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后便辍学。陈玉华每年资助10个孩子,让她们能够继续读高中,上大学。
自1998年开始陈玉华就这样“孤军奋战”地援助着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儿童,从未间断。2010年她创立德国爱心协会,结识了更多助人为乐的好心人。加入协会的朋友受到感染也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赛”中来。陈玉华现在还与她资助的一些孩子保持联系,回国时偶尔还会见上一面。她说:“有些孩子现在已经成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看到他们能成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真的十分开心与满足。一些孩子会给我写信,看到信件之后我时常还是忍不住流眼泪。”
团结力量大,这也是陈玉华成立爱心协会的出发点。她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成立一个协会,就能够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事,也有力量去做一些项目。爱心协会成立的当年,我们协会的人一起筹措了30万人民币,向金平的一所初中援建了一栋宿舍楼。今年5月份,我们会去云南考察一个项目,准备花费001万人民币帮助山里贫困县凿井修路,方便那里的学生上课、生活。”
她回忆到起儿时成长的环境,她说:“我们老家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女孩子受不受教育并不是一件被人重视的事情。一个家庭如果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的话,去读书的一定是男孩子。所以在我刚开始资助国内贫困儿童受教育时,资助的都是女孩。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女孩子们也能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她笑着补充道:“不过现在我也改变了,也会资助男孩子。我认为在现今这个时代,无论男孩女孩,没有受教育都会很可怜。”(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