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校歧视忧思:“模范族裔”光环下的轻视与偏见
视频:哈佛录取政策对亚裔不公? 30余亚裔社团将申诉 来源:央视国际

中国侨网4月22日电 题:美名校歧视忧思:“模范族裔”光环下的轻视与偏见
作者 冉文娟
四月以来,美国各大高校陆续放榜,对于翘首企盼的学子来说,这将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而对亚裔申请者而言,步入美国名校的道路却并不容易。从不少学校公布的录取标准来看,一些达到申请标准的亚裔学生,也未必能进入自己的理想大学。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几乎年年爆出涉嫌歧视亚裔考生等问题。近期,美国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诉讼哈佛大学录取政策存在“种族歧视”一案进入了调查阶段,也引发了外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该组织在起诉声明中称,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通过人为限制亚裔学生录取率,提高其他族裔申请者录取率。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申请者得到人为照顾,让许多更为优秀的亚裔学生被拒之门外。哈佛大学则在媒体声明中否认了这一指控,称学校严格按照“平权法案”规定进行招生,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特长、家庭背景等条件做出录取决定,并无不妥。
“平权法案”并未实现权利公平
哈佛大学是否被错怪?这需从其在招生中所遵从的“平权法案”说起。
“平权法案”于1965年正式发布,旨在防止基于“族裔、肤色、宗教、性别、性取向或国家出身”等因素而对少数群体的歧视,平权行动主要集中于就业、教育、工程承包和医疗方案等方面。“平权法案”规定高校在招生上采取配额或加分的方式让少数族裔学生优先入学。
善意满满的“平权法案”真的能实现教育公平吗?数据显示,申请美国大学,亚裔学生往往需要比其他族裔学生获得更高的SAT分数。美国长岛华人协会主席张国栋表示,同等背景条件下,亚裔进一流名校SAT成绩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亚裔在任何一个SAT分数段的录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录取率比白人低67%,比其他族裔则更低。
2011年,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也曾指出,普通亚裔学生若要进入密歇根大学(公立),其SAT成绩要比白人高50分,比拉丁裔美国人高140分,以及比黑人高240分。美国大学招生过程还会考量运动能力、遗留地位(家人是否读过该校)、申请信或推荐信的质量等。
由此看来,以维护公平为目的的“平权法案”并不能真正实现平权。亚裔学生出类拔萃者众多,但僧多粥少,“种族配额”制度提高了其迈入名校的门槛,使得原也属少数族裔的亚裔不但没享受到平权政策的好处,反造成亚裔生间自相竞争的排挤效应,想上名校更是难上加难。
普林斯顿大学学者Thomas Espenshade和Chang Chung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取消平权措施,非洲裔和西语裔在长春藤盟校的录取比率将分别降低三分之二和一半,白人录取率只增加0.5%,但亚裔录取率就从18%大幅增加到2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据证明了上述观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废除“平权法案”,实行“种族中立”原则。根据伯克利分校的公开数据,在过去的20年间,该校的亚裔学生比例由1989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45%,相对应地,2005年以后,拉丁裔学生数量开始下跌。与之类似,完全凭本事入学的加州理工学院,亚裔学生比例从1990年20%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接近40%。
对此,有亚裔人士认为,所谓的“平权”政策就是种族主义,“平权”政策实则加强了人们对美国少数族裔的负面影响,即他们需要特殊对待。